缩小的湖泊——读澄泥砚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6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沙封文章ID:81448浏览:

【原文】
    缩小的湖泊——读澄泥砚
    沙封
    澄泥,是大自然的肌肤。当人的手指可以在自然的肌肤上抚摸时,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河流是大自然的褶皱,那是盛水的天然巨砚,不是有张芝家门前的小河由碧绿变成了“墨池”的故事吗?可那样的池砚,用起来确实不太方便。于是上帝赋予人一份灵感,掬起一捧泥土,将河流缩小,就有了名扬天下的澄泥砚。
    澄泥砚与大自然的习性是相通的。一个盛水的缩小的河流,决定了它所需要的泥质的重要性。澄泥砚最早是一种天然澄泥,由于黄河的涨水和冲刷,将河泥冲到岸边,经过沉淀、澄浆,泥质不但细腻而且坚硬,再经日晒、干裂,使淤泥形成四五厘米厚的不同形状的干泥块。人们将它一块块取出,根据泥块的不同形状,雕刻成各种不同造型和砚凹,再经烧制磨光,便可制成澄泥砚了。
    制砚人的两手能分辨出最原始的没有污染的泥土。选择质量好的粘土,一次一次地剔除泥土里的杂质,日光下晒干,在清水搅拌成泥浆。待泥浆中颗粒较大的砂石沉入底层后,撇去浮在表面的草皮、杂物,让泥浆沉淀澄清后,割去下层粗泥,取中间一层好细泥干燥后,即为细腻的澄泥。一位黄河边的制砚老人,他那满是老茧的手,在吃饭穿衣时,那手笨拙而迟缓,一旦触摸到澄泥,触觉却是非常细腻的,变得敏捷而轻柔。一切都在对泥土的抚摸上,黄河岸边,那一群站立在土地上的人对泥土的抚摸,是一个孩子对母亲般的感情,那是没有个够的。
    澄泥砚是抚摸出来的,那个从小在黄河的河滩上寻找泥块的孩子,在成人后,用一方方澄泥砚讨来生活,砚成了他一生的玩具。他不知道有个叫李子彦的人在《砚谱》中说:“虢州澄泥砚,唐人品砚为第一”。他也不关注乾隆皇帝自赋诗赞其砚“抚如石,呵生津”,视为国宝。
    千百年来,在黄河岸边,男人们手里悉心爱护的一条彩绢,不是留给自己女人的。宋代的《贾氏谈录》和《文房四谱》中的说法,大致是取河床下的泥,淘洗后,用绢盛之,系绳再抛入河中,继续受水冲洗,如此二、三年之后,绢中的泥越来越细,然后入窑烧成砚砖,再雕凿成砚。心爱的女人得不到这样的那一份馈赠,那是属于砚的。在历史的烟云中,那无数条红黄紫青的彩绢,构成黄河岸边一首独特的风景。
    制砚的职业注定了他永远离不开泥土,走不出家乡。他手生来就是制砚的,像和面一样揉搓、拍打,他的手就是刀,澄泥在他的手里十分细腻。泥料越细,粘性越佳,故沈括记作“胶泥”。使用独特的地理环境沉积的优质黄河澄泥,土地上的植物也可以在这缩小的河边种植,加入名贵的草药,日后那绿叶也会在砚池里婆娑。一个制砚人的想像全在这里了,在一方砚上雕刻出他心里的对这个世界的印象,如人物、动物、花鸟鱼虫等。自然风干后,放入柴或牛粪中烧制,再放入墨蜡和米醋中蒸,最后磨光便成了坚硬的澄泥砚。你看,泽若美玉,巧夺天工,贮黑不耗,积墨不腐,冬不冻,夏不枯,写字作画虫不蛀。
    一块新砚诞生了。举到耳边,去听,在一方好的澄泥砚里,你能听到河水的声音,那是河流奔腾的啸响。当那位制砚人注入一眼黄河水,砚就活了,透着澄澈的天空。澄泥砚细腻坚实,形色俱丽,砚池就是水的源泉,一个制砚老人偏执地相信,一方没有水的澄泥砚,放置在夜空下的河边,第二天它会凝聚出一滴清水。
    当一个制砚老人站在你面前,你会发现,在千万次的洗涤中,他的灵魂已然纯净而飘逸。洗,洗,洗出了生活,洗出了人生。一个老制砚人从注入清水的砚中,一眼就看透了人生,洞穿了世界。
    (摘自《福建文学》2005年第2期)

【问题】
    14.作者说,“澄泥砚与大自然的习性是相通的。”请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5分)
    15.作者说,“澄泥砚是抚摸出来的”,请结合原文,说说它是怎么被“抚摸”出来的。(6分)
    16.作者用“缩小的湖泊”来比喻澄泥砚,英才苑文章中也多次把它们联系了起来。请结合原文,说说它们两间的联系。(5分)
    17.结尾说,“一个老制砚人从注入清水的砚中,一眼就看透了人生,洞穿了世界。”请结合原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14.澄泥,是大自然的肌肤,与大自然有着天然而密切的联系;澄泥砚,其实也就是一个缩小的湖泊,最早就是一种天然澄泥,因而保留有大自然的习性。(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5.选择质量较好的粘土,一次一次地剔除泥土里的杂质,在清水搅拌成泥浆;撇云浮在表面的草皮、杂物,让泥浆沉淀澄清,割去下层粗泥,取中间一层好细泥干燥后,即为细腻的澄泥;淘洗后,用绢盛之,系绳再抛入河中,继续受水冲洗,如此二、三年之后,绢中的泥越来越细;然后入窑烧成砚砖,再雕凿成砚。(取泥,淘泥,雕凿,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6.制作澄泥砚,就是将将河流缩小;雕刻澄泥砚时,制作者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想像,都制作进去了;好的澄泥砚里,有河流奔腾的啸响,注入一眼黄河水,砚就活了,透着澄澈的天空;一个制砚老人偏执地相信,砚池就是水的源泉。(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能不能把题目“缩小的湖泊”换成“澄泥砚”?请说说你的理由。(2分)不能。因为用“缩小的湖泊”为题,形象而生动点出了本文的描写对象,贯串了全文,抒发了对砚的喜爱之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7.该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只要谈一些与文章有联系的,与制砚人的制砚特征有联系的认识,即可。如,人生是艰辛的,人生是快乐的。劳动既可以是养家糊口的讨生活,也可以是发展兴趣的玩乐,大自然中有神奇的东西,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一定能创造出来。等等。(每点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