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注:此诗写于大历初居夔州时。
【问题】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
(1)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2分。关键词“孤单困苦”“执着念群”,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2分。答对第一点得1分,答对第二点或第三点得1分。)
(2)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2分。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2分。手法答对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