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契丹入寇,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之,果败契丹。庄宗即位,国号唐,拜崇韬兵部尚书。唐自失德胜,梁兵日掠澶、相,又闻梁欲大举,唐诸将皆忧惑。庄宗患之,以问诸将,崇韬曰:“陛下兴兵十余年矣。人皆引首以望成功而思休息,愿陛下长驱捣梁巢穴,不出半月,天下定矣!”庄宗大喜,即日下令军中从郓州入袭汴,八日而灭梁。庄宗与诸将以兵取天下,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崇韬素廉,自从入洛,始受四方赂遗,故人子弟或以为言,崇韬曰:“今籓镇诸侯,多梁旧将。一切拒之,岂无反侧?且藏于私家,何异公帑?”明年,天子有事南郊,乃悉献其所藏,以佐赏给。同光四年征蜀,以魏王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崇韬为招讨使,军政皆决崇韬。唐军入蜀,所过迎降。崇韬素嫉宦官,尝谓继岌当尽去宦官。继岌监军李从袭等闻此言,遂皆切齿,思有以图之。庄宗闻破蜀,遣宦官向延嗣劳军,崇韬不郊迎,延嗣大怒,因与从袭等共构之,诬其有异志,将危魏王。庄宗怒,遣宦官马彦珪至蜀,视崇韬去就。彦珪以告刘皇后,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其破蜀所得,皆籍没。明宗即位,诏许归葬,以其太原故宅赐其二孙。当崇韬用事,自宰相豆卢革、韦悦等皆倾附之,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有删改》)
【问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B.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C.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D.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然崇韬尽忠国家/有大略/其已破蜀/因遣使者以唐威德风谕南诏诸蛮/欲因以绥来之/可谓有志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B.南郊,古代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圜丘以祭天的地方,也特指帝王祭天的大礼。
C.藩,“保卫”之意;藩镇,亦称方镇,朝廷设置的专管边境军事的军镇。
D.郊迎,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出郊迎宾,以示隆重、尊敬。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崇韬才能突出,受到庄宗赏识。郭崇韬颇有军事谋略,庄宗在破契丹、灭梁等关键性战役中都采纳了郭崇韬的建议,获得了胜利。
B.郭崇韬处世明达,善于交际应对。郭崇韬素来廉洁,但进入洛阳后,为安抚后粱旧臣,才开始收受他人馈赠的财物,后将这些财物悉数上交。
C.郭崇韬厌恶宦官,在言行上都表现出了对宦官的不满和蔑视,李从袭和向延嗣等人怀恨在心,共同编造罪名诬陷他。
D.郭崇韬起初并不知道自己是郭子仪后人,经过他人考证点拨,他才相信,并在伐蜀路过时到郭子仪墓前哀悼。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崇韬未尝居战阵,徒以谋议居佐命第一之功。
(2)刘皇后教彦珪矫诏魏王杀之。其破蜀所得,皆籍没。
【参考答案】
10.A
11.C
12.D
13.(1)但是郭崇韬从没有亲临战场,仅仅凭借出谋划策获取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第一功劳(成为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第一功臣)。
(2)刘皇后叫马彦珪伪造唐庄宗诏书命令魏王杀害郭崇韬。郭崇韬击败蜀地所得财物,全都抄没充公。
【参考译文】
郭崇韬,是代州雁门人,为人处世明达敏捷,善于交际应对,凭借才干受人称赞。庄宗李存勖作晋王时,郭崇韬担任中门使,很得李存勖亲近信任。晋军在镇州包围了张文礼,很长时间都没有攻下这座城池。这时契丹的军队前来进犯,晋人都害怕起来,想解散对镇州的包围撤退,庄宗李存勖犹豫未决,郭崇韬说:“晋王您刚刚打败梁国的军队,应当趁着晋军已经振作起来的气势大败敌军,不可就这样自己畏缩退兵。”庄宗同意郭崇韬主张,最终打败了契丹。庄宗即皇帝位,定国号为唐,任命郭崇韬为兵部尚书。唐自从丢失了德胜城,梁的士兵每天都到澶、相二州劫掠,又听说梁准备大举进攻,唐诸位将领都非常忧愁疑惧。庄宗对这种情况非常担忧,于是向众将军问计,郭崇韬说:“陛下您兴兵打仗已经十多年了,人人都翘首盼望您成就大业后能休养生息,希望陛下您能够长驱直入攻打梁的老巢,这样不出半月时间,天下就可以平定了!”庄宗非常高兴,当天就向军队下令从郓州出发袭击梁的都城汴梁,用了八天灭掉了梁。庄宗和各位将军依靠军队取得了天下,但是郭崇韬从来没有亲临战场,仅仅凭借出谋划策成为辅佐庄宗打下天下的最大功臣。郭崇韬一向廉洁,自从到了洛阳,开始接收四方赠送的礼物。有亲友规劝他,郭崇韬说:“现在的藩镇诸侯,大多是从梁归顺的老将。一概拒绝他们的礼物,难道他们不会惶恐不安吗?况且把这些礼物藏在自己家里,这和公家的财物有什么不同呢?”第二年,庄宗在京城南郊举行祭天典礼,郭崇韬就把家里所藏的钱物全部拿了出来,用来帮助庄宗赏赐大臣。
同光四年出兵攻打蜀国,任命魏王李继岌为西南面行营都统,任命郭崇韬为招讨使,军政都由崇韬决断。唐军队进入蜀地,所到之处对手立刻归顺唐。崇韬一向厌恶宦官,曾在魏王面前提及要远离铲除宦官。李继岌的监军李从袭等人听闻这些话后,全都咬牙切齿,想办法要报复他。庄宗听说攻占了蜀地,就派宦官向延嗣前去慰劳大军,郭崇韬没有到郊外去迎接向延嗣,向延嗣很愤怒,于是和李从袭等人共同谋划诬陷郭崇韬,诬陷他有谋反的意图,将对魏王不利。庄宗大怒,派遣宦官马彦珪到蜀地去,监视郭崇韬的动向。马彦珪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刘皇后,刘皇后让马彦珪传假诏令给魏王,让他杀掉郭崇韬。郭崇韬攻占蜀地所得财物,全被没收。明宗即位后,下诏允许其归葬,把太原老家的房子赐还给他的两个孙子。郭崇韬掌权的时候,宰相豆卢革、韦悦及其下面的人都极力巴结他。因为他姓郭,于是就说他是唐朝郭子仪的后代,郭崇韬也信以为真。他讨伐蜀地,路过郭子仪的墓地,下马大哭后才离开,人们听说后都嘲笑他。但是郭崇韬为国家竭尽忠诚,有远大的谋略。他占领蜀地后,派使者把唐朝的威望和恩德宣扬到南诏的少数民族,想借此招安他们,可以说是有很远大的志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