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的大范围流行,给人

发布时间:2024年1月4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82161浏览:

【原文】
    近些年来,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新冠病毒等的大范围流行,给人类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一次次重大疫情表明,由于破坏自然环境和滥食野生动物,人类正在遭受大自然的报复。自然对人类的报复就是自然对人类的警示,它在告诉我们:人类不能因为自身变得强大而无所顾忌,必须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天地万物之庞大、之幽深、之神秘,人类难以完全把握。大自然是人类获得物质、能量、信息和各种可利用资源的唯一源泉。没有大自然的恩赐,人类的生命旋即终止。单就人类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而言,整个食物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断裂都会使人类崩溃。而自然中存在的生物都是这个食物链中的一个环节,我们伤害它们,必然会被反噬。中国传统文化把天视为人类之父,把地视为人类之母,把万物视为人类的同胞。实际上,天地万物远在人类之前就存在,它们是我们的远祖,我们应慎终追远,常怀感恩之心。一般认为,敬畏天地万物包含以下基本要求:
    首先,尊重和维护天地万物存在的地位和权利。天地万物是宇宙进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是宇宙系统中的有机构成部分,像人类一样在宇宙中有其地位,也有其存在的不可侵犯的权利。这种地位和权利必须得到人类的尊重,如同人类的存在亦应得到宇宙万物的尊重一样。这就是佛教讲的“众生平等”,张载讲的“民胞物与”。
    其次,尊重和遵循天地万物共同的和各自的规律。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道”和“德”,它们实际上都是事物的规律。“道”是万物共同的本根,而“德”则是万物循道而生以达至繁荣昌盛之道。这也就是老子所说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即道生万物,德蓄养万物。既然人是万物的顶端,作为万物本根的道也就是人的本根。人更因为有自主性、高贵性而能够充分体现道的精神,通过识道、得道、行道而获得与自身身份相匹配的至德,使自己真正成为天地之骄子、万物之灵长。因此,人类不仅要尊重和维护人与天地万物共享的本根,而且要彰显天地万物之大德,给宇宙增辉。
    再次,尤其要敬畏和爱护生命。生命是天地万物中唯有生物才拥有的,敬畏生命就是敬畏生物。人类是宇宙生命中的一部分,与其他生命血肉相连,而其他生物又需要有主体性的人类加以呵护。王阳明讲“万物一体之仁”,认为具有观天地之生生之德并加以效仿能力的人,要把有知觉的动物、无知觉的植物,甚至无生命的砖石瓦砾都看作自己身体和心灵的一部分。当它们受到伤害时,我们要有怜悯、同情之心,尽力保护它们。这也就是孟子所要求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最后,对自然和动植物的利用和摄取必须有理、有节、有情。人类必须依赖自然生存,不可避免地要从自然中获取资源。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要懂得尊重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取用有度。比如,“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人类要呵护和蓄养天地万物,促进其繁荣昌盛,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摘编自江畅《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对天地万物进行深入地研究,做到完全把握,才能避免大自然的报复。
    B.天地万物给予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应常怀感恩之心。
    C.人和天地万物都是宇宙的构成部分,有着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应相互尊重。
    D.人能成为真正的天地之骄子、万物之灵长,是因为人有自主性和高贵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近年流行的病毒给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开篇,针对性强。
    B.文章从第二段开始按照“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展开,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C.文章最后四段由主到次,多角度地论证了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重要性。
    D.作者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理论依据,论据典型,文章的说服力很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型冠状病毒在大范围地流行,这是大自然又一次对人类敲响的警钟。
    B.敬畏万物、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在中国传统社会一直得到传承和弘扬。
    C.“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这与文中取用有度的观点是相通的。
    D.为了呵护其他生物的生命,人类要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利用和攫取。

【参考答案】
    1.C(A项的条件关系不成立,不符合文意;B项是对原文“中国传统文化把天视为人类之父,把地球视为人类之母,把万物视为人类的同胞。实际上,天地万物远在人类之前就存在,它们是我们的远祖,我们应慎终追远,常怀感恩之心。”这两句话的整合,不符合文意;D项的因果关系不成立。)
    2.C(文章最后四段顺序不是由年到次,内容也不是论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的重要性,而是论证如何敬畏自然,保护环境。)
    3.D(文中提出:“对自然和动植物的利用和摄取必须有理、有节、有情。”所以“人类要尽量减少对大自然的种用和攫取”的推断不正确。)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