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甲午到辛亥的十几年里,虽然西学成了中国知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发布时间:2024年1月10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82370浏览:

【原文】
    在甲午到辛亥的十几年里,虽然西学成了中国知识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真正把西学当作学术,对之下了一点学术上功夫的人可说【    】,恐怕只能举出严复、王国维二人。当时,绝大多数谈论西学的人都不懂西语。在严复看来,“既治西学,自必用西文西语,而后得其真”,这是【    】的道理。(    )保守势力反对的理由,不外乎是:其一,出自鄙视“蛮夷”的传统心理,认为学外语丢份;其二,【出自狭隘的爱国情绪,认为普及西语替西人培养奴才,并且会贬低国语】。严复对此【    】地指出:“国之所患,在于无学,而不患国语之不尊。”他承认习西语者中为西人奔走的浅薄之辈【    】,但又宽容地表示,不能苛责急谋生计的学子,根本原因还是为上者不能量才用人,迫使习西语者相率而听外人之招。其实,不必保守派阻挠,当时的新学人士对西文普遍存有畏难心理,因此都指望读现成的译本。

【问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凤毛麟角    不言而喻    一针见血    数见不鲜
    B.硕果仅存    可想而知    一针见血    司空见惯
    C.凤毛麟角    可想而知    单刀直入    数见不鲜
    D.硕果仅存    不言而喻    单刀直入    司空见惯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甲午以后,清政府曾在新式学堂中推行普及西语教育,遭到保守势力的抵制,而严复是最坚决地为普及西语教育辩护的人。
    B.甲午以后,清政府曾在新式学堂中推行普及西语教育,严复是最坚决地为普及西语教育辩护的人,而遭到保守势力的抵制。
    C.甲午以后,清政府虽然曾在新式学堂中推行普及西语教育,遭到保守势力的抵制,但严复是最坚决地为普及西语教育辩护的人。
    D.甲午以后,虽然清政府曾在新式学堂中推行普及西语教育,而严复是最坚决地为普及西语教育辩护的人,但遭到保守势力的抵制。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自狭隘的爱国情绪,认为普及西语会替西人培养奴才,并且贬低国语。
    B.出自狭隘的爱国情绪,认为普及西语会贬低国语,并且替西人培养奴才。
    C.出自于获隘的爱国情绪,认为普及西语会贬低国语,并且替西人培养奴才。
    D.出自于狭隘的爱国情绪,认为普及西语会替西人培养奴才,并且贬低国语。

【参考答案】
    17.A
    18.A
    19.B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