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没有孟浩然那份清澈恬淡,没有王维的那份和谐

发布时间:2024年1月24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82796浏览:

【原文】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没有孟浩然那份清澈恬淡,没有王维的那份和谐优雅,也缺乏杜甫的那种【    】,他常常漫无节制恣意幻想,盲目希求,鲁莽灭裂,粗野狂暴,甚至连自己也无法控制自己,从不知道讲究平衡,更不求【    】。然而正是他才是盛唐气象的典型代表,但这并不是因为李白有什么布衣的【    】,或仅仅充满了某种“青春奋发的情感”,或者表现了“怀才不遇和人生若梦”的主题,而是由于他同时汇聚了涌动在当时民族情感中的两股激流:向往建功立业和渴望精神自由。这两股时代的激流内化于他一身的时候,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就形成了他所特有的那种悖论式的人生追求,(    )。我们在他诗中难以【    】到雍容典雅的韵致,但随时能见到排山倒海的情感巨潮,更易于体验到他那山呼海啸般的汹涌力量。【李白的气势和力度孕育了盛唐文化,盛唐的两股时代激流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励,并因此将我们民族所爆发出来的处于封建鼎盛时期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这就是李白的意义与力量之所在。

【问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博大精深    温柔敦厚    自恋感    领略
    B.博大深沉    温柔敦厚    自豪感    领略
    C.博大深沉    文质彬彬    自豪感    领会
    D.博大精深    文质彬彬    自恋感    领会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情感的左冲右突、相互抵撞被这种追求所造成,强大的情感张力因此形成
    B.他情感的左冲右突、相互抵撞被这种追求所造成,并因此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
    C.这种追求造成了他情感的左冲右突、相互抵撞,强大的情感张力因此形成
    D.这种追求造成了他情感的左冲右突、相互抵撞,并因此形成强大的情感张力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的气势和力度孕育于盛唐文化,盛唐的两股时代激流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扬,并因此将我们民族所爆发出来的处于封建鼎盛时期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
    B.李白的气势和力度孕育了盛唐文化,盛唐的两股时代激流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励,并因此将我们民族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所爆发出来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
    C.李白的气势和力度孕育于盛唐文化,盛唐的两股时代激流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扬,并因此将我们民族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所爆发出来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
    D.李白的气势和力度孕育于盛唐文化,盛唐的两股时代激流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励,并因此将我们民族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所爆发出来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

【参考答案】
    17.B(“博大精深”和“博大深沉”的主要区别在于“精深”“深沉”,“精深”侧重于“高深”,“深沉”侧重于“深厚沉着”,杜甫的诗歌应该是情感深厚沉着。“温柔敦厚”指温和宽厚。“文质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文质彬彬”侧重于形容人,而“温柔敦厚”可以用作对诗作的要求。这里形容李白诗作不求温和宽厚。“自豪”指“自己感到光荣,值得骄傲”,“自恋”指“自己爱恋自己”。“布衣的自豪感”指李白作为平民,傲视王侯,有一种自豪感,而不是自己爱恋自己。“领略”指“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辨别它的滋味”,“领会”指“领略事物而有所体会”。能和后文“韵致”搭配的是“领略”。)
    18.D(为了和前句结尾“悖论式的人生追求”相衔接,括号中应当以“这种追求”开头;括号后面具体阐述李白诗歌中的情感张力,括号中应当以“强大的情感张力结尾”以和后文衔接。)
    19.C(横线处的句子有三处语病:“孕育了盛唐文化”不合逻辑,应当改为“孕育了盛唐文化”;“生命得以激励”搭配不当,“激励”应当改为“激扬”;“我们民族所爆发出来的处于封建鼎盛时期的”语序不当,应当改为“我们民族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所爆发出来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