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第一本面向中学生的AI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

发布时间:2024年2月15日更新时间:2024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82983浏览:

【原文】
    近日,我国第一本面向中学生的AI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目前,【已有40所学校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成为首批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与其他教材【    】,该教材以“手脑结合”为主要学习方式,不仅关注对人工智能原理的介绍,更加重视这些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教材的编者特别希望学生能发挥独特的想象力,【    】,设计一些在高中阶段有可能完成的项目,并动手将其转化为独具特色的作品。
    目前,人工智能人才面临着全球性短缺的状况,在人工智能和基础教育结合方面,各个国家都还处于探索阶段,该教材的出版,是人工智能教育的一次重大突破,这表明,(    )。也有专家指出,人工智能【    】,是一门新兴技术,中学教师在人工智能教育中的作用【    】,但他们在该领域的知识储备是不足的。教师在该领域的知识储备不足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与能力。为帮助教师解决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与商汤科技将联合举办多期“人工智能教师研修班”——培养一批人工智能的种子教师,在他们的带领下,逐步提升我国教师总体的人工智能素养。

【问题和参考答案】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已有40所学校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引入该教材,成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B、已有40所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的学校,成为首批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C、全国已有40所学校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D、40所学校已经引入该教材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成为全国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学校”。
    答案:D(A.语序不当,“作为选修课或校本课程”应放到“引入该教材”后面;成分残缺,句子缺少主语。B.语序不当,“全国”应放到“首批”前面。C.搭配不当,“全国”不能“成为”“学校”。)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进入高中生的知识范畴的人工智能将由此走出“象牙塔”
    B、走出“象牙塔”的人工智能将由此进入高中生的知识范畴
    C、人工智能将由此进入高中生的知识范畴,走出“象牙塔”
    D、人工智能将由此走出“象牙塔”,进入高中生的知识范畴
    答案:D(补写的句子阐述“人工智能教育的一次重大突破”的具体内容,即“人工智能和基础教育结合”。因此,A、C两项表述的重点与原文要求不符。D项比B项表达简明、生动,更能表现“突破”的动态感。)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迥然不同    不拘一格    方兴未艾    举足轻重
    B、泾渭分明    不拘一格    如日中天    举足轻重
    C、迥然不同    别开一格    方兴未艾    举重若轻
    D、泾渭分明    别开一格    如日中天    举重若轻
    答案:A(①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儿也不相同。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河水浑,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原文强调该书与其他教材不同,不涉及“界限”“是非”问题,应选用“迥然不同”。②别开一格: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原文语境是鼓励高中生运用人工智能,“设计”“高中阶段有可能完成的项目”,“别开一格”要求较高,与语境不符。
    ③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如日中天:形容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原文中陈述的对象是“新兴技术”“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与其现状相符。④举重若轻:形容做繁难的事或处理棘手的问题轻松而不费力。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原文强调的对象是“作用”,并非“能力”,应选用“举足轻重”。)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