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那眼宋朝的老井,她收养了流浪的月亮。一千多年了。夜夜都抱

发布时间:2024年5月28日更新时间:2024年5月28日作者:未知文章ID:84526浏览:

【原文】
    村头那眼宋朝的老井,她收养了流浪的月亮。一千多年了。夜夜都抱着这天上的孤儿。即使有残缺和憔悴,故乡的好奶水,总能把这娇儿养得又白又胖;而你,最初的童年倒影是从你衣兜里掉下去、被这古井收藏的几枚硬币,它知道你心疼,就替你保管着,说好了要在一个有趣的吉祥的日子,淘井的日子,去打捞和认领,【同时打捞出那清贫而纯真的记忆】;你也曾丢下去一粒石子,试探井水的深浅,顺便问一下历史的来龙去脉,等了好久,才听见水井在低处谦逊地回答:卟——咚,是的,水不懂,在水的外面肤浅飘动着的我们,又懂什么呢?

【问题】
    20.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方式,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拟人进行简要分析。(4分)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同时回想起那清贫而纯真的往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4分)

【参考答案】
    20.①句中将月亮拟作天上流浪的孤儿、又白又胖的娇儿,把那眼宋朝的老井拟作慈爱的母亲,体现了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的特点;
    ②“收养、抱着、好奶水、养得”等富有母性情感的词,凸显了古井母亲般慈爱、亲切的形象特征。
    (每一点2分,共4分。)
    21.①“打捞”一词恰切鲜活地呈现了童年记忆被重新唤起的情形;原句化无形为有形,富有画面感,更能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使得无形的童年记忆具体可感。
    ②从语言风格上看,“打捞记忆”虽不符合日常事理逻辑,但是符合情感的逻辑,语言优美、深情、极富韵味,这正是文学语言的特质。改文“回想起……往昔”是一般性的表述,缺少文学语言的味道。
    (每一点2分,共4分。考生只要能答出“形象生动”“化无形为有形,富有画面感”“有韵味,陌生感”等即可。)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