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发布时间:2024年8月22日更新时间:2024年8月22日作者:李隆基文章ID:85484浏览:

【原文】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①
    李隆基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②。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③。
    叹凤嗟身否④,伤麟怨道穷⑤。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⑥。
    [注]①开无十三年冬,一向崇儒的唐玄宗到泰山封禅,路过孔子故里,亲自祭祀,写了这首诗,对孔于一生的坎坷际遇感叹不已。②栖栖:忙碌貌。③汉代刘馀封鲁王,拆了孔子故宅,改为鲁王宫。④《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⑤《史说·礼子世家》:“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⑥《礼记·檀弓上》:“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檐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谁能宗予?予殆将死也。”

【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首联用了反问,既有对孔子的同情,又隐含看对其不合时宜做法的质疑。
    B.“地犹”两句照应诗题,点出现在经过的这里就是孔子的出生地邹邑,感叹孔子的后人竟连自己的故居也不能自保。
    C.颈联将孔子比作凤凰麒麟,感叹孔子生不逢时,到处碰壁、其思想也行不通。
    D.尾联说孔子被后世隆重祭奠,他希望死后够留名和得到重视的梦想如今已然实现。
    E.这首诗虽然用典很多,但都紧合孔子身世,故读起来也不觉其多。
    15.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4.AC
    15.①欣慰之情。诗歌尾联的意思是,如今我来祭奠,看见两楹之间的奠仪如此隆重,应当就是孔子当年梦见的那样,他的梦想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该多么高兴啊!表达了作者的欣慰之情。②敬仰之情。尾联写眼前隆重的祭奠仪式,表达出人们也包括作者对孔子的崇敬和敬仰。③自得之意。尾联也隐含着作者以明王自居的意思,觉得现在天下已经大治,实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理想,“天下谁能宗予”的“谁”正是自己,不无自得之意。
    【解析】
    1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A项,“对孔子不合时宜做法的质疑”错,全诗以疑问入笔,表现出作者于孔子神像前谦恭行礼,心中感慨万千,口内喃喃自语的情状。开头两句表达作者对孔子既同情又敬佩的感情。C项,“将孔子比作凤凰麒麟”错,传说凤凰是祥瑞的象征,出现就是表示天下太平;圣人受命,黄河就出现图画。孔子借此比喻当时天下清明无望。麒麟是瑞兽,象征太平盛世。相传孔子见人捕获了麟,曾大为悲痛地说:麟出而死,我的愿望无法实现了。
    1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理解“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这两句诗意:如今我来祭奠,看见两楹之间的奠仪如此隆重,应当就是孔子当年梦见的那样,他的梦想今天终于变成了现实,该多么高兴啊!单单分析这句话就可以得出“欣慰之情”,第二分析关键词“楹奠”,可以知道是两楹之间祭祀孔子的隆重奠仪,这表现对圣贤的敬仰之情;第三,知人论世,作者是皇帝,现在又是实现孔子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结合上面的诗句可以看出他将自己与孔子之前的困境相对比,得出答案三:自得之意。
    点睛:评价诗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名篇名句默写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