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不严格区分原著与续书而泛谈所谓《红楼

发布时间:2024年9月14日更新时间:2024年9月14日作者:未知文章ID:85753浏览:

【原文】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不严格区分原著与续书而泛谈所谓《红楼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行为,造成了《红楼梦》评论的庸俗。周汝昌先生【    】,心明眼亮,一针见血指出唯一的门径就是把《红楼梦》的版本研究搞深搞透。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只有区分了“两种《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    】,最后才能归结到中华文化本身的特质和其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纠缠。当然,后四十回续书在鼓舞青年男女追求自由恋爱及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封建家族和官场的黑暗方面也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    ),以及审美意度之【    】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用天壤之别、南辕北辙这样的字眼形容也并不过分。而周先生从一开始进入《红楼梦》,就抓住“版本”这个红学中的“死结”,锲而不舍、【    】,从各个层面、角度来研究、论述、分析、讲说,使这个问题逐步得到彻底清理,【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这也就是为什么周先生又说红学是中华文化之学,是“新国学”的原因所在。

【问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老马识途    顺藤摸瓜    奋身独步    兀兀穷年
    B.轻车熟路    寻根究底    奋身独步    宵衣旰食
    C.老马识途    寻根究底    戛戛独造    兀兀穷年
    D.轻车熟路    顺藤摸瓜    戛戛独造    宵衣旰食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但是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追求高远的灵性价值
    B.所以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灵性价值之高远追求
    C.但是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灵性价值之高远追求
    D.所以这与曹雪芹原著要表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追求高远的灵性价值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
    B.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
    C.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揭示和解决,使中华文化的深刻乃至曹雪芹的伟大昭然于天下
    D.其终极目的,就是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推动和解决,使曹雪芹的伟大乃至中华文化的深刻昭然于天下

【参考答案】
    17.【答案】C(老马识途: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轻车熟路:赶着装载很轻的车子走熟悉的路,比喻事情又熟悉又容易。此处并未提到事情“容易”,而是强调周汝昌先生治学经验丰富,应填“老马识途”。
    寻根究底:泛指弄清一件事的来龙去脉;
    顺藤摸瓜: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
    戛戛独造:形容文章别出心裁,富有独创性;
    奋身独步:指努力去出人头地。此处形容的是“曹雪芹原著”的“审美意度”,应填“戛戛独造”。
    兀兀穷年: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比喻做事不辞劳苦;
    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政务忙碌。此处无关“政务”,应填“兀兀穷年”。)
    18.【答案】C(此处两个分句应与后文“审美意度之戛戛独造”一句构成排比,句式应当相同。
    根据前文“当然,后四十回……也起过一定作用”和后文“用天壤之别、南辕北辙这样的字眼形容也并不过分”可知此处应与前文是转折关系。)
    19.【答案】B(划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动语“推动”与宾语“问题”搭配不当;二是“中华文化的深刻”和“曹雪芹的伟大”递进语序不当。)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