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4日更新时间:2024年11月4日作者:刘长卿文章ID:86543浏览:

【原文】
    却赴南邑留别苏台知己①
    刘长卿
    又过梅岭②上,岁岁此枝寒。
    落日孤舟去,青山万里看。
    猿声湘水静,草色洞庭宽。
    已料生涯事,唯应把钓竿。
    注:①此诗是刘长卿将要赴任南巴时所写。公元760年他因刚直犯上被贬岭南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却,再;苏台,指苏州。②梅岭,即大庾岭,位于江西省大庾县南,为往来岭南、岭北间的交通要道,岭上植梅。

【问题】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联“又”字暗示诗人命运坎坷,“寒”字既写梅花,也渲染悲凉的气氛。
    B.第三句以“落日”渲染惜别的情意,以“孤舟”比喻诗人孤单飘泊的际遇。
    C.第四句营造了雄浑辽阔的意境,壮丽的河山令诗人抑郁的情绪也为之一振。
    D.第七句写诗人早已料想到人生的结局,表现出达观知命、超然物外的态度。
    E.第八句表面写诗人要学垂钓者与世无争,“唯应”两字却含愤激不平之意。
    15.第三联诗人想象南下途中所见,请结合诗句分析“静”“宽”两字的妙处。(6分)

【参考答案】
    14.CD(选对1项得分,两项4分。C项,此句暗写路途之遥远、孤寂,途中所见、所伴唯有青山而已。D项,诗人并没有“达观知命、超然物外”,而是对自己的遭遇忧郁难平,结合后一句,更可看出他是故作反语,实际上抒发的是忠而被谤、报国无门的怨愤。读诗要从整体上把握、理清脉络,不能割裂开来、断章取义。第三句对“落日”的理解可参照李白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5.“静”字表现湘水宁静的气氛,进一步突显猿声的凄切,令诗人倍感孤寂、凄凉。“宽”字表现洞庭湖的浩渺,进一步突显路途的邈远,前景的迷茫。(每字分析景物特征1分,指出深层的内涵2分,共6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