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神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8日更新时间:2024年11月8日作者:刘博文文章ID:86609浏览:

【原文】
    安神
    刘博文
    孩子一哭,剃头匠的手便抖了起来。剃头匠有个好听的名字,细明。
    细,方言里是小的意思,叫来顺口,陆石河边比细明辈分小的人,估计比河里的浪花还多。
    细明细明,不年轻了。
    之前一天还能剃上三十号人咧,他端着茶碗,从前的事在眉宇间行走,似乎一停下就变成了皱纹。
    手掌心上也有。
    细明将手心摊开,果如其所言,阳光照射下能够清晰地看见手掌上的皱纹,以及经年劳形于案牍的角质。
    老辈人常说几个螺纹富来着?他调笑道,然后从脸盆架上取出毛巾,一片已经洗得发白的毛巾,轻轻地揩下自己的汗。
    汗从额角流出。
    用时下年轻人的视角来看,细明的发际线正面临危机,顺其手指方向望去,店里铺陈亦处于陈旧状态。
    一路货色,比后巷那批人强不来多少。
    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是人气了,人气即生意,老城人质朴,言语里不爱沾染俗气。暂不论这属精华还是糟粕。
    习惯这东西,讲不清的,正如眼下,细明屋子里排座的人,围着一个简易的煤炉子,炉膛都坏掉了,里面塞着零散的柴火。
    时近深冬,柴火经过燃烧后散出好闻的木香。
    稍微让让!细明拎着一大壶水走过来,水呈匀速晃荡,十年前可不这样。猫着身子躬在炉边烤火的人插嘴问,还有多久到我?
    问了也白问,常来细明家剃头的老主顾们都晓得,他性子慢,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煤炉上坐很久才能冒出热气的温水。
    细明总说,剃头这事儿,急不得。
    得先洗面,取煤炉上将开未开的热水,倒入旧时的搪瓷盆中,客人面朝下,在细明轻柔的手法里进入一种缓和状态,到这儿,人的身心基本上就放松了,取毛巾,擦拭干净。
    开始剃头。
    插上电的剃刀没有手推子好用,但为了应付店里的主顾,多数都赶着时间,只得作罢,只有真正从过去走来的人才晓得手推子的好处,可这又能怎样?
    它不还是四平八稳地躺在细明的木盒里…
    细明感叹一声,手上的动作便放慢了些,似是回忆起来往昔岁月里的声音——只属于手推子的声音,干净且安静。
    现如今,谁在乎!电推子在客人的头皮上爬来爬去,反反复复地摩擦出自己的步伐,围坐在火炉边的人聊着最近发生的闲事,面庞给炉火衬出色泽,人活一世图的不就是个面子,大家之所以愿意等待,莫过于离不开那两个字。
    手艺。他们信细明的手艺,你能拿他们有什么法子,看看人家都把刚出生的小孩儿带到这儿来剃头,再瞧瞧屋子里的摆设,陈旧到不像是个完整的屋子了。
    搞不懂。
    是呀,和新开的那些理发店门外五光十色的环形柱相比,着实没有什么可比性。
    况且这一片都算危房咧,墙角的裂缝,横梁的不平衡,倾斜的地基,勘察下来,问题比想象中还要多。
    不是列入不列入的范畴了,必须得拆!和后巷那批人一起……
    前头说过,老城中,如细明般的人仍有许多,作为旧城改造的负责单位,经过数次讨论,本着多数服从少数的意愿,得要彻底拆迁的,这也是六生带队先后五次拜访细明的原因所在。
    毕竟,近几年来雨季持续得越来越久,据天文台讲台风也在增多,位于沿海地带的老城更需做好防范。
    得让大伙儿安神。
    先安神,才能让百姓安生!
    一个念头从六生的脑中火速闪过,倒不如放弃之前的方案吧,面对大家眼睛里渐生的疑窦,六生说道。
    放弃不意味着让危楼继续存在,条条大路通罗马,细明及后巷的老师傅们并不是没有价值的存在,你们都看见了,他们的人气依然很旺,我们要着手做的,是将这把火再烧起来,烧得猛烈些。
    不如,将他们聚起来,做条老手艺街?网上这样的创意街可时兴咧!
    一念及此,六生带领着小组成员大步流星地从细明店里走出,神奇的是,先前坐在皮椅上接受剃头的小孩子居然不哭闹了。
    一脸安神相地窝在皮椅子中水已烧开。伴随着壶水烧开的清脆声音,六生打出一个轻快的响指,好久没有如此自在的感受了。
    身后,从盒中抽刀的细明神气十足,宛如电视剧里英气逼人的将军。剃胎毛,急不得,得用手推子的!
    (《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28期,有删改)

【问题】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老城居民性格质朴,不沾染俗气,把日子过得安稳舒适;但他们不支持六生的拆迁方案,又有其陈旧落后的一面。
    B.小说中多处用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如“柴火经过燃烧后散出好闻的木香”、“壶水烧开的清脆声音”等等。
    C.小说在结构上前后照应,开头写孩子哭,预示着将发生矛盾冲突;最后六生想出妥善的办法,预示着矛盾得到解决,孩子也“不哭闹了”。
    D.小说插叙了六生的身份,有助于人物刻画,六生等人到细明店里的行为就不会显得唐突,也使事件过程更加清晰完整。
    8.小说以“安神”为题有何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画线部分在人称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
    7.【答案】A
    【试题分析】老城居民性格“有其陈旧落后的一面”属主观臆断,文中无体现。
    8.【答案】
    (1)从表层来看:①“安神”指小孩窝在皮椅中不哭;②指来剃头的人安心、安神。
    (2)从深层来看:③“安神”指相关部门在面对老街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拆迁问题时,不简单粗暴,百姓安生、安神。
    (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试题分析】解释标题的内涵,重在解释标题的不同层义。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标题的深层义,即在挖掘标题的含义时要联系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此外,还应联系社会现实来分析。
    9.【答案】
    (1)特点:人称视角发生了变化,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灵活交替转换。
    (2)好处:
    ①第二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第一人称使叙述更亲切,给人真实感。第三人称使叙事更加圆融自然。
    ②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写出了以六生为代表的政府人员在面对旧城改造时善于变通,能以人为本的优秀领导品质。
    ③有助于表现小说主题。借以六生为代表的领导干部思想的转变,传递出有关部门在为人民服务方面,只有以人为本,才能使百姓真正的安居乐业。
    (特点2分,好处答对其中两点得4分,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需要答出叙述的角度及作用。从人称来看,第一人称“我们”的出现,意味着叙述对象的转变,使原本置身事外的读者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增加了事件的真实性;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小说先采用第三人称叙述六生等人观察到的生活场景,后用第一人称的直观表述使一位能根据实际情况、顺应民意转变思路的优秀领导形象温暖呈现;从主题传递角度来看,在第一人称的温暖表述与第三人称的冷眼旁观中,启示领导干部在与民交往和为民服务方面,应时刻从百姓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人为本,才能使百姓真正安神安心,安居乐业。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