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3日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4日作者:未知文章ID:86715浏览:52

【原文】
    道法自然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含义:一曰“自然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万物生长,丰富多样,唯其丰富多样,方蔚为大观。二曰“自然律”,自然而然,万物各有其性,无不顺天而生,只有顺应自然,方能得道而行。
    万法归宗,内涵深广。万法,可理解为万千法门,条条门径,径径通达;归宗,可理解为种种法门,如百川归海,终归一宗。
    道法自然,就教育而言,就是要效法自然之丰富性,追求教育生态的多样化;就是尊重自然之道、遵循人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顺天致性,使生命得以舒展。万法归宗,就教育而言,就是要始终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教育生态,丰富多样;教育方式,林林总总;教育方法,千变万化。但无论何种样式的教育,都要以人的健康、幸福和成长为宗旨;都要直指人心,培养有道德的心灵;都要以舒展生命、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提升徳性、健全人格为指归,使人变得更高尚,更幸福,更有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禀赋,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教育应该顺应人的天性,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学生成长的教育,使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和谐而又充分的发展。
    只有多样化的教育生态才能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教育格局;只有各种人才脱颖而出,才能形成万马奔腾、龙腾虎跃的生动局面,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形成多样化的教育生态和个性化的教育,必须有宽松的环境,肥沃的土壤,自由的空气,开放的胸襟,形成以人为本、和而不同、不拘一格、纵横开合的办学格局。
    教育是为人而存在的,教育应该尊重人的个性。美国的道尔顿教育计划非常注重对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道尔顿教育认为,人的知识结构是因人而异的,由此形成了道尔顿教育的知识结构论和学生选课指导依据。在他们看来,选课必定促进学生的知识构成发生变化,促进学生形成单核(在一个学科领域有发展潜能)双核和多核等不同类型的知识结构。对于明显的单核或双核知识结构的学生,学术倾向较重,他们未来发展往往是朝着一个或两个领域深化,要注重加强对其核心领域的课程支撑。对于多核知识结构的学生,他们的人生道路选择面广,更多地具有领袖气质,要注重对他们的领导与组织能力的培育。围绕学生的知识结构创设相应的课程体系,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化知识构成,促使学生的志趣逐步形成,从而为学生的专业选择做好准备。
    (摘编自翟小宁《道法自然与万法归宗》)

【问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道法自然是基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
    B.顺应自然,就能得道而行,这是“道法自然”中有关“自然”的一个基本理解。
    C.各种方法和途径,最终都要归为一种方法,就如同百川归海,这就是万法归宗。
    D.丰富的教育生态,各类教育方式,千变万化的教育方法都要回到立德树人上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议论的是教育的问题,却从传统的哲学思想开始,使得议论更为深刻。
    B.文章将“道法自然”和“万法归宗”分别对应教育思想里两个层面的问题。
    C.文章在议论过程中紧紧围绕教育生态多样化的作用这个核心要点展开论证。
    D.文章以美国的道尔顿教育计划为例,论证了教育应该尊重人的个性的道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教育真正做到尊重人的成长规律,每一个人就可能得到既和谐又充分的发展。
    B.多样化的教育生态才能让各种人才辈出,从而更好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美国的道尔顿教育计划在指导学生选课时就依据学生的单核、双核及多核来确定。
    D.因为教育是为人而存在的,顺天致性,追求个性化的教育,就是自然,就有必要。

【参考答案】
    1.D
    2.C
    3.C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