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昭宗出幸华州。方强藩悍镇,远近为梗,思得特起奇士任之,以成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6日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6日作者:未知文章ID:86761浏览:

【原文】
    唐昭宗出幸华州。方强藩悍镇,远近为梗,思得特起奇士任之,以成中兴之业。水部郎中何迎,表荐国子博士朱朴才如谢安,朴所善方士许岩士得幸,出入禁中,亦言朴有经济才。上连日召对,朴有口辨,上悦之,曰:“朕虽非太宗,得卿如魏征矣。”上愤天下之乱,朴自言得为宰相,月余可致太平。遂拜为相,制出,中外大惊。《唐制诏》有制词,学士韩仪所撰,曰:“梦傅严而得真相,则商道中兴;猎渭滨而载献臣,则周朝致理。朕自逢多难,渴竚英贤,暗祷鬼神,明祈日月。果得哲辅,契予勤求。朱朴学业优深,识用精敏,久徊翔而不振,弥贞吉以自多。朕知其才,遂召与语。理乱立分于言下,闻所未闻;兵农皆在于术中,得所未得。不觉前席,为之改容;须委化权,用昌衰运。自我拔奇,宁拘品秩;百度群伦,俟尔康济。”其美如此。仪者偓之兄,所谓“暗祷鬼神,明祈日月”之语,必当时所授旨意也。朴为相才半年而罢。后贬郴州司户参军,制云:“不为自审之谋,苟窃相援之力,实因奸幸,潜致显荣。亦谓术可弭兵,学能活国,冒半岁容身之赞,无一朝辅政之功。唯辱中台,颇兴群论。”呜呼昭宗当王室艰危之际无知人之明拔朴于庶僚中位诸公衮以今观之适足诒后人讥笑。
    (选自《容斋随笔》)
    注:竚:zhù,同“伫”,等候;衮,古代帝王、上公的礼服。

【问题】
    4.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呜呼/昭宗当王室艰危之际/无知人之明/拔朴于庶僚中/位诸公衮/以今观之适足/诒后人讥笑。
    B.呜呼昭宗/当王室艰危之际/无知人之明/拔朴于庶僚中/位诸公衮/以今观之/适足诒后人讥笑。
    C.呜呼/昭宗当王室艰危之际/无知人之明/拔朴于庶僚中/位诸公衮/以今观之/适足诒后人讥笑。
    D.呜呼昭宗/当王室艰危之际无知/人之明/拔朴于庶僚中/位诸公衮/以今观之适足/诒后人讥笑。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昭宗出幸华州。    幸:旧时指皇帝到达某地
    B.朴所善方士许岩士得幸。    善:交好、结交
    C.亦言朴有经济才。    经济:发展经济
    D.亦谓术可弭兵,学能活国。    弭:消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朴是因为当时国家藩镇割据,皇帝想求得绝世奇才以成就中兴大业,因而被举荐。
    B.朱朴因为水部郎中何迎所结交的方士向皇帝推荐才得以重用。
    C.朱朴的口若悬河受到对天下动乱不休极为忧虑的昭宗欣赏,称他是魏征一样的能臣。
    D.朱朴胸无一策却能高居显位是唐昭宗没有知人之明的结果。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愤天下之乱,朴自言得为宰相,月余可致太平。(5分)
    (2)朴学业优深,识用精敏,久徊翔而不振,弥贞吉以自多。(5分)

【参考答案】
    4.C
    5.C.经济:经邦济世
    6.B.水部郎中何迎上表举荐,朱朴所结交的方士也向皇帝说朱朴有经邦济世之才。
    7.(1)昭宗对天下动乱不休感到极为忧虑,朱朴便自告奋勇地说,如果能够做宰相,一个月之后就可以使得天下太平。
    (2)朱朴学问深厚,见识气度不凡,长时间未得到重用,却能更加坚守正道而自我勉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