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至今具有300余年历史,因其【】的造型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7日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作者:未知文章ID:86787浏览:

【原文】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至今具有300余年历史,因其【    】的造型、丰富的文化内涵,被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无为自古以来便有放灯、赏灯习俗。清康熙年间,无为的几位著名画家悉心研究,经多次【    】,反复实验,最终【    】了色纸和玻璃,(    )。所谓剔墨,即在绢纱画框上,手工艺人【用笔勾勒出精心的拟画轮廓,轮廓以外部分用墨涂抹,干后剔出纱眼,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干后再在胶面上描画、着色、晕染、勾线,以工笔绘制。纱为丝织品,轻薄透明。灯中燃烛,闪映画面,人影婆娑,栩栩如生。纱灯将木工、雕工、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等多项工艺制作而成,【    】。

【问题】
    17.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精美绝伦    革故鼎新    摒弃    独辟蹊径
    B.美轮美奂    推陈出新    抛弃    独辟蹊径
    C.美轮美奂    推陈出新    抛弃    别开生面
    D.精美绝伦    革故鼎新    摒弃    别开生面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独创“剔墨”技法,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画
    B.独创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上画,并运用“剔墨”技法
    C.运用“剔墨”技法,并独创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画
    D.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画,并独创“剔墨”技法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用笔精心勾勒出拟画的轮廓,在轮廓以外部分上用墨涂抹,干后剔出纱眼,将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
    B.精心用笔勾勒出拟画的轮廓,把轮廓以外部分用墨涂抹,干后剔出纱眼,将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
    C.用笔精心勾勒出拟画的轮廓,用墨把轮廓以外部分涂抹,干后剔出纱眼,将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
    D.精心用笔勾勒出拟画的轮廓,把轮廓以外部分用墨涂抹,干后剔出纱眼,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

【参考答案】
    17.D
    试题分析:这种题应该从词语重点语素的含义、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方面去思考。题目中的四组词语辨析如下:
    "精美绝伦"意思是精致美妙,无与伦比。"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华丽。"革故鼎新"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推陈出新"指对旧的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创造出新的文化。此处指手工艺作品,用"推陈出新"不当。"摒弃"指舍弃,放弃,指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抛弃一些东西,也形容思想上的抛弃、丢弃。"抛弃"指扔掉不要。相比之下,"摒弃"具有目的性,在此处用"摒弃"更合适。"别开生面"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独辟蹊径"比如独创出新风格或者新方法。表述主体通常为人。
    18.D
    试题分析:补写段落或句群中的语句,要从语言表达连贯的角度思考,根据话题是否都一致、句序是否合理、前后是否衔接等,选出补写最恰当的一句。"最终摒弃了色纸和玻璃"这个句子谈的是画家在多次试验后,摒弃了色纸和玻璃这两种常规制作宫灯的材料,因此下一个句子应衔接的是"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画",而"剔墨"技法是无为宫灯与其他宫灯最大的区别,是无为宫灯在制作工艺上的独创,因此,独创的不应该是选用薄似蝉翼的丝质绢纱作画,而应该是"剔墨"技法。综上所述,最佳衔接的句子是选项D。
    19.B
    试题分析:先看病句。文中划线句子,"用笔勾勒出精心的拟画轮廓,"一句中,"精心"一词应形容用笔的态度,不能形容"拟画轮廓",正确语序应为"精心用笔勾勒出拟画的轮廓",排除A、C。本句主语是手工艺人,D项最后一个分句"作画处均匀涂上透明鱼胶",使句子的主语被偷换了,排除D。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