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24日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作者:柳中庸文章ID:86828浏览:

【原文】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问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而是精心刻画发出“悲怨声”的形象。
    B.首联由秦筝联想到“秦人悲怨声”,以此渲染氛围,奠定全诗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展开想象,连连发问,较颔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D.本诗着力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借此传达心声,抒发人世悲欢,真切感人。
    16.本诗的颔联在表达效果上和《听颖师弹琴》的“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此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D(这首描写筝声的诗,着眼点不在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人世悲欢)
    16.相同点:(2分)
    两首诗都运用通感(比喻)手法写声音,把听觉和视觉沟通起来,用视觉获得的形象美,形容听觉所体会的音乐美,把无形的音乐描绘得惟妙惟肖,宛然可见。(手法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不同点:(4分)
    ①柳诗写筝声像柳条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②韩诗写音乐像浮云和柳絮,表现了音乐的飘逸婉转悠扬,展示了高远阔大的意境,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每点2分:理解1分,意境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