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问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诗中重点写“声”,却又不直接写“声”,而是精心刻画发出“悲怨声”的形象。
B.首联由秦筝联想到“秦人悲怨声”,以此渲染氛围,奠定全诗悲怨的情感基调。
C.颈联展开想象,连连发问,较颔联有参差变化之美,能激发读者的想象。
D.本诗着力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借此传达心声,抒发人世悲欢,真切感人。
16.本诗的颔联在表达效果上和《听颖师弹琴》的“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对此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D(这首描写筝声的诗,着眼点不在表现弹奏者精湛的技艺,而是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人世悲欢)
16.相同点:(2分)
两首诗都运用通感(比喻)手法写声音,把听觉和视觉沟通起来,用视觉获得的形象美,形容听觉所体会的音乐美,把无形的音乐描绘得惟妙惟肖,宛然可见。(手法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不同点:(4分)
①柳诗写筝声像柳条又像杜鹃鸟绕着落花,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②韩诗写音乐像浮云和柳絮,表现了音乐的飘逸婉转悠扬,展示了高远阔大的意境,使人有极目遥天悠悠不尽之感。(每点2分:理解1分,意境情感1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