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舟忆永和兄弟

发布时间:2025年5月1日更新时间:2025年5月1日作者:周必大文章ID:88645浏览:

【原文】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问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全诗以“行舟”为线索,由挂帆离家始,至吴地烹鱼结,一路行来,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C.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D.这首七言律诗,用词考究。副词“犹”“自”“常”“正”的运用贴切自然,耐人寻味;动词“冻”则外呈乌云凝重之态,可见天气寒冷之意,内蕴诗人凄凉之心。
    15.简要分析尾联是如何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的。(6分)

【参考答案】
    14.B(3分)
    本题考查考生准确把握诗歌词句含义和诗歌内容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同时结合手法加以理解。
    B项,“至吴地烹鱼结”错误,尾联“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意思是船工捉得一条鲤鱼,据说它来自上游的乡关;赶快杀掉它吧,也许鱼腹中装着家书,书中写着手足的眷念。由此可知,此时作者还没有到达吴地,还在途中的船上。故选B。
    15.(6分)①巧妙地借用船工捕得鲤鱼一事(事借的巧),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或者说让鱼有了家乡的味道),从而表现自己深沉的思乡之情。
    ②巧妙地运用“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典用得巧),写自己急于烹鱼取书,表现对家书的渴盼心情,从而抒发对家乡的热切思念。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中抒发感情的手法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使用表达情感的字、词、句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则是借助景、物、事等对象抒发情感。鉴赏时首先要准确指出其抒情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指出该手法的作用。尾联“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写船工在行舟时捕得鲤鱼是很平常的事,由“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可知,“南来”意为从家乡而来,“恐有”“急烹”借“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典故传达思乡的急切心情。巧于用事用典,表达了深沉的抒情意味。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行舟忆永和兄弟

    【原文】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①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

  •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原文】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唐]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

  • 村夜

    【原文】 村夜 自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

  • 冬天

    【原文】 冬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

  • 小满

    【原文】 小满 ①小满节气,在每年5月20日至22日之间,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也是夏...

  • 村行

    【原文】 村行 王禹傅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