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金主亮死,耿京聚县山

发布时间:2025年5月5日更新时间:2025年5月6日作者:未知文章ID:88718浏览:

【原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金主亮死,耿京聚县山东,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绍兴三十二年,奉表归宋,授承务郎,改差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救民兵,议屯田。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绍熙二年,起福建提点刑狱。尝摄帅,每叹曰:“福州前枕大海,为贼之渊,上四郡民顽犷易乱,帅臣空竭,急缓奈何!”至是务为镇静,未期岁,积镪至五十万缗,榜曰:“备安库”。谓闽中土狭民稠,岁俭则籴于广,今幸连稔,宗室及军人入仓请米,出即粜之,候秋贾贱,以备安钱籴二万石,则有备无患矣。又欲造万铠,招强壮补军额,严训练,则盗贼可以无虞。事未行,台臣王蔺劾其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旦夕望端坐“闽王殿”。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多海内知名士。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弃疾怒曰:“佐国元勋,忠简一人,胡为又一赵鼎!”掷之地。次阅《礼记》卷,弃疾曰:“观其议论,必豪杰士也,此不可失。”启之,乃赵方也。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无棺敛,弃疾叹曰:“身为列卿而贫若此,是廉介之士也!”既厚赙之,复言于执政,诏赐银绢。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问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B.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C.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D.帅长沙时士人/或诉考试官滥取第十七名《春秋》卷/弃疾察之信然/索亚榜《春秋》卷两/易之启名/则赵鼎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代男子20岁拟字,女子不可拟字。名、字和号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
    B.绍兴;南宋皇帝赵构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提点刑狱:宋代特有官职名称,主要掌管刑狱之事,对本路的各级官员实施监察。
    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又被称为曲子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带奏表归顺南宋,被授予承务郎之职,改任江阴佥判。乾道六年,升为司农寺主簿,出京任滁州知州。
    B.辛弃痰担任滁州知州时,适逢百姓受到战火的波及,他先后出台了减轻赋税,安顿流离失所的百姓,训练民兵等政策。
    C.辛弃疾处理福州盗贼之事还未实施就被台臣王蔺弹劾,说辛弃疾用钱如泥沙,杀人如草芥,早晚会端坐在闽王殿上称王。
    D.辛弃疾在长沙为帅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材入殓,辛弃疾颇有感叹并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接着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4分)
    (2)遂丐祠归。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4分)
    14、辛弃疾是如何解决福州盗贼之事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3分)

【参考答案】
    10、B(“士人”做主语,前面断开,排除CD。“察之”“信然”的主语都是“辛弃疾”,排除A。原文翻泽为:在长沙为帅时,士人有投诉考试官胡乱录取了第十七名《春秋》答卷,辛弃疾查出事实确实这样,索取第二榜的《春秋》答卷反复审阕,启封一看,名字是赵鼎。)
    11、A(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便可拟字。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12、D(有两处错误,一是“在长沙为帅时”应改为“为大理卿时”,二是辛弃疾对宰执说了此事,皇上才下诏赐吴交如银绢。)
    13、答案:(1)留守叶衡非常器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充满正气,有雄才大略。(重点实词:雅、重、荐,各1分,句意1分)
    (2)于是辛弃疾请求辞官回家。(后来)晋升枢密都承旨,未赴任就去世。(重点实词:丐祠归、进,各1分,句意2分)
    14、答案:(1)他致力于安抚百姓,积累大量钱财。(2)到广南买粮,秋天价贱时,用备安库的钱买粮,以备有患。(3)想造万套铠甲,招募军队并严格训练。(每点1分)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金主完颜亮死后,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他担任掌书记,于是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绍兴三十二年,带奏表归顺南宋,授予承务郎之职,改任江阴佥判。乾道六年,升为司农寺主簿,出京任滁州知州。滁州遭受战火毁坏,村落城池破败,辛弃疾减轻赋税,招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议定军队屯垦。
    受聘为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非常器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认为他充满正气,有雄才火略。绍熙二年,起用为福建提点刑狱。曾经代任主帅,常常叹道:“福州前面临海,是盗贼藏身之所,上四郡的百姓顽劣粗野容易造反,而帅府空虚,一旦情况紧急,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他致力于安抚百姓,不到一年,积累钱财达到五十万缗,库房匾额写“备安库”三个字。他认为闽中地少人多,年岁歉收,就到广南买粮,现在幸好连年丰收,宗室及军人来粮仓买米,于是就拿出卖给他们,等秋天价贱时,用备安库的钱买入二万石,这样就有备无患。又想造万套铠甲,招募强壮者补充军队,严格训练,那么盗贼就不再是忧患。此事未及施行,台臣王蔺弹劾他用钱像泥沙,杀人像草芥,早晚会端坐在闽王殿上称王。于是辛弃疾请求辞官回家。(后来)晋升枢密都承旨,未赴任就去世。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在长沙为帅时,士人有投诉考试官胡乱录取了第十七名《春秋》答卷,辛弃疾查出事实确实这样,索取第二榜的《春秋》答卷反复审阅,启封一看,名字是赵鼎。辛弃疾生气地说:“佐国元勋,只有忠简一个人,怎么又出了一个赵鼎!”他把考卷扔在地上。又看《礼记》答卷,辛弃疾说:“看他的议论,定是豪杰壮士,此人不可失去。”启封一看,是赵方。为大理卿时,同僚吴交如死,没有棺材入殓,辛弃疾感叹“:身为列卿而如此贫困,真是廉洁耿介之士啊!”他赠送财物帮助办了丧事后,又对宰执说了此事,皇上下诏赐吴交如银绢。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做赋《九曲棹歌》。朱熹死时,他的学说正遭禁止,门生朋友甚至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不朽的是名声流传万世。谁说您已去世,您令人敬畏,如同活在世间!”辛弃疾非常善长写词,他的词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青春中的落落野花

    【原文】 青春中的落落野花 张悦然 ①高中的日子很单调。我所在的一中是我们市里最好...

  • 临安春雨初霁

    【原文】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

  • 浣溪沙

    【原文】 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②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 思王逢原(其二)

    【原文】 思王逢原①(其二) 王安石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 妙质不为平世...

  • 读书声与强国路

    【原文】 读书声与强国路 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书在我们的生活字典里模糊起来。...

  • 潭上作

    【原文】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