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遗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0日更新时间:2025年5月20日作者:刘怀远文章ID:89059浏览:

【原文】
    路遗
    刘怀远
    黄连婶平日不出门,但一出门,准是去借钱。本村几乎都借遍了,不好再向谁开口。即使有人主动借钱给她,她也摇摇头,坚决地说:“不要,以前借的还没还上呢,已经拖累你们不少了。”
    黄连婶出了村,在路上走,后面有自行车的声音在响动,骑车人和黄连婶说话:“又要去王权村啊?”
    黄连婶出了村,苍白的脸红了红,朝那人点点头。王权村是黄连婶娘家的村,娘家哥多。不过去娘家多了,嫂子们也没好脸色。但毕竟是自己娘家,比借别人的心里踏实。
    骑自行车的人叫玉亮,下了车跟黄连婶说:“我带你一段路吧。”
    黄连婶说:“算了吧,你自己骑还这么大动静,哗啦哗啦直响。”
    玉亮看看自己的破自行车,嘿嘿地笑,手往怀里掏,说:“婶,我这里有几十块钱,你先拿去用吧。”
    黄连婶忙拦着说:“你帮我的还少吗?我自己命苦,不能总拖累你们。”
    “婶,我知道您性格倔强,可我是外人吗?自家的远房侄子!这几年,黄连叔有病,您也够操心的了。”
    黄连婶说:“你惦记着婶,婶感激不尽,你家也不宽裕,我现在日子还能挺过去。”
    “好吧!”玉亮知道拗不过她,就说:“那我先走了。”
    玉亮骑上哗啦哗啦直响的自行车,骑得很慢,比黄连婶走得快不了多少。拐过一个弯,玉亮不见了。
    黄连婶走过拐弯处,见路中央有一叠钞票。
    黄连婶捡起来,数了数,不到100元钱。天呐,这是谁这么马虎,100元足可以买七八袋化肥,足可以给黄连买一个月的中药,足够在县中学读书的女儿两个月的生活费啊……
    她往前后看,见不到一个人影。
    丢钱也太马虎了,玉亮也马虎,他在前面,愣没看到。黄连婶站在那里等了好一阵子,也没见有人来找。她摇摇头,把钱装进衣兜,心想,会和找钱的人碰上的,就继续往前走。
    迎面开来一辆农用三轮车,在黄连婶面前停下来,开车的是屠户柳三。
    “嫂,你要去哪里啊?”
    “我去走个亲戚。”
    “哦,俺哥一个人在家呢?”
    “咋,你还怕他跑了?”
    柳三笑了,黄连终年躺在床上搂着药罐子,既不会跑,也不会怕谁偷。
    柳三说:“嫂,咱一起回家吧,有啥困难我帮你解决。”
    黄连婶说:“你也没开印票子的机器,每天起五更睡半夜的,天天杀猪再赶集卖肉,生意做得也挺辛苦的。”
    柳三说:“嫂啊,你不是困难到揭不开锅了,不会又回娘家的。好,你去吧。”柳三挠挠头,朝农用车上看看说:“我东西丢在集上了,得赶快回去拿。”说完,农用车冒了一溜黑烟,掉转车头跑远了。
    黄连婶笑着摇摇头,心里说:“慌张鬼,掉转车头往回走也不带我一段路!”
    走出不远,黄连婶再次财运高照,又捡到一叠钱。拿在手上,油渍渍的,上面还沾有一星暗红的肉渣。
    回到村,黄连婶找到玉亮和柳三。不想二人矢口否认,都说没有丢钱。
    黄连婶说:“你们不是丢,是故意放在路上让我捡。”
    俩人都说:“俺俩是傻蛋啊?脑子有病啊?要是被别人捡去了咋办?”
    黄连婶的泪就要落下来了,说:“只要说钱是你们的,算我借的行了吧?”
    不管她怎么说,两人就是不承认,异口同声地说:“钱是你捡的,找不到失主就是你的。”
    黄连婶很无奈,两叠皱巴巴的钱像两块刚出炉的烤山芋,烫手。
    思来想去,黄连婶最后把钱交给村主任,让他给广播一下,找寻失主。
    大喇叭里还没有广播,人们都知道了黄连婶捡钱上交的事。第二天午后,玉亮和柳三找了来,说:“既然您铁了心不要,这钱我们只好领回了。”
    黄连婶叹一声:“我只有用这个法子,才会逼你们出来承认。走,一起去村委会领回。”
    到了村委会,柳主任脸色酣红地躺在椅子上打盹。听黄连婶说完,柳主任打着酒嗝说:“你们都值得表扬,一边是慷慨助人,一边是拾金不昧。”
    黄连婶说:“场面话就不用说了,快把钱退给他俩吧。”
    柳主任不吭声,脸却更红了,反手把墙上的日历撕下一张,裁成两张寸宽的,把烟丝倒在印有“1989年”的一半上,在手上一扭一转,就成了一只大炮烟。点燃深吸几口,让自己隐藏在烟雾中才说:“上面总来人,村委会也没啥收入,今天李乡长领几个人又来了,你捡的钱真是雪中送炭啊,我用它还了饭店的招待费还不够呢。”
    三个人一下僵在那儿,瞪出的眼白如晒在河滩上的鱼。

【问题】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一段描写黄连婶在本村借钱几乎借遍了,即使有人主动借钱给她,她也摇摇头,表示坚决不要,表现了虚荣爱面子的一面。
    B.小说两次描写玉亮所骑自行车的响声,从侧面表现了玉亮家庭也不宽裕;柳三借口东西丢在了集上,表现了柳三头脑灵活的特点。
    C.“既然您铁了心不要,这钱我们只好领回了”,玉亮和柳三的这句话表现了他们对黄连婶的帮助并非真心。
    D.柳主任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村一基层干部的形象,他收到黄连婶送来的“路遗”后没有广播的根本原因,是村委会没啥收入,镇上的领导又经常来吃饭。
    5.作品是怎样叙述拾遗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分)
    6.作品为什么以村主任把黄连婶捡到的钱支付了招待费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
    4.B(A“表现了虚荣爱面子的一面”分析不当,这里表现了她性格倔强的特点。C“并非真心”表述不当。D“是因为村委会没啥收入,镇上的领导又经常来吃饭”是不给广播的托辞,并非根本原因。)
    5.①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可以灵活自由地呈现小说情节。②以“路遗”为线索叙述故事,使故事条理清晰,结构更加严谨。③以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5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5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6.①在人物塑造上,黄连婶的形象与柳主任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使黄连婶的形象更加丰满。(此处也可答“玉亮、柳三与柳主任形成对比,突出玉亮、柳三两人的美好品质”。)②在思想内容上,这样写暴露并鞭挞了那个年代少数农村基层干部的不良风气,与玉亮等人形成对比,弘扬了正能量。③在故事情节上,这样写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增加了故事的波澜。④在艺术效果上,这一情节增添了小说的讽刺意味。(6分,答出1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陈羽《吴城览古》 皮日休《馆娃宫怀古五绝(

    【原文】 吴城览古 陈羽 吴王旧国水烟空,香径无人兰叶红。 春色似怜歌舞地,年年先...

  • 竹枝词二首

    【原文】 竹枝词二首 姚少娥① 其一 卖酒家临烟水滨,酒旗挂出树头春。当垆十五半遮面...

  • 早行遇雨

    【原文】 早行遇雨 袁说友 约得东风二月春,稍①陪孤棹晓溪行。 酒能宽我三更梦,雨不...

  • 北斋雨后

    【原文】 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①。 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

  • 后庭宴

    【原文】 后庭宴 无名氏 千里故乡,十里华屋,乱魂飞过屏山簇。眼重眉褪不胜春,菱花...

  • 平山堂

    【原文】 平山堂① 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