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黄泥。化土为泥,揭泥为

发布时间:2025年5月26日更新时间:2025年5月26日作者:未知文章ID:89156浏览:21

【原文】
    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黄泥。化土为泥,揭泥为瓦。泥在地下,瓦在天上。一座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一方水土。这一片土地,一部分化身为一片瓦,将历史储存在过往之中;一部分顺水而逝,融为人类的一部分养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瓦,生前覆盖大地,生后又重归于土。如此轮回,从一片瓦再到另一片瓦。不管是辉煌的皇宫,还是简陋的民居,都得从地起,即使再高,【都高不过一片瓦,高不过那片坚硬的泥,高不过蓝天之下那泛着青灰的色彩。】
    钢筋混凝土建筑才不过几十年光景,而瓦片发明却是古人智慧凝成。自从有了人类,便需要住所;有住所,就催生了住房。瓦片房顶未产生之前,大多是蓬草、石片房顶。但蓬草房顶太轻,不经风不沐雨;石片房顶太重,上不了高楼;于是才有了这瓦片房顶。瓦片来自泥土,脱胎于泥土,我们住起来才安心,才踏实。就是“居庙堂之高”的庙堂,仍然脱不了一片小小的瓦片束缚,最奢华的也不过是一片琉璃瓦而已。琉璃瓦仍然是瓦,属泥土家族,只不过地位高贵一点罢了。

【问题】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使之“藏之名山”,忍受了人间最大的侮辱。
    B.人类学上常把古人化石统称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C.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
    D.有几个“慈祥”的老板把捡来的菜叶用盐浸浸就算作工友的菜肴。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三句话其实是一个意思,作者为什么分为三句?(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人也是一片生前覆盖大地、生后又重归于土的瓦。”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8.A(A是引用;B是简称;C是强调;D是反语。)
    19.①三个“高不过”形成反复,起到强调作用,同时使语言具有节奏感和咏叹之美。②“坚硬的泥”和“青灰的色彩”虽然都是指瓦,但从质地和色彩两方面表现了瓦的特点,使形象更丰富厚重。
    20.①原文修饰成分独立成句,短句语气简洁有力,节奏明快。②修饰成分后置,起强调作用。强调了人和瓦共有的特点,引起读者对人的生命过程的思考。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