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养气·写作

发布时间:2012年8月28日更新时间:2024年5月31日作者:未知文章ID:5306浏览:

读书·养气·写作
    ①人究竟为什么读书?读书对人到底有什么作用?
    ②说读书是为了升学,为了获取知识,为了改变命运,为了做官,为了就业,为了成名成家,为了报效祖国等等,各人有各人的见解。但我觉得,最根本的一条是:读书可以养气。
    ③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对于人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少,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无尽的精神力量——一种激荡在我们的血管、充盈于我们的周身、又从我们的每一个毛孔里散发出来的气。同时,读书也要像吃饭那样,吃各种蔬果和五谷杂粮,摄取多种营养——阅读各式各样的书,汲取各种各样的气,以补充先天不足,避免后天失调。不过,血气方刚的少男少女,不仅要杂学旁收,大量读书,还要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读不同的书,可以养不同的气。豪气,灵气,平和之气,浩然之气,可以养;邪气,戾气,迂腐之气,狭隘之气,也可以养。因此,在读书时,要吸取(    ),剔除糟粕,读天下好书,养人间正气。就像孟夫子所说的那样: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④如果说读书是养气,是输入;那么写作则是释放,是输出。作者把气注入文章,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人们平时常说的“回肠荡气”,不正是说一种读书的体验,不就是说文气在我们的胸腹之间流转激荡吗?什么样的人,读了什么样的书,便会写出什么样的文章来。气不同,文章的味道就不同,形成的风格也就大不相同。【(画线处)所谓韩愈文风如潮,柳宗元文风如泉,欧阳修文风如澜,苏轼文风如海】,就是指韩柳欧苏四大文豪的禀赋、气质、学养,渗透于文章中的具体表现。
    ⑤曹丕说“文以气为主”。韩愈也强调“气盛言宜”——就是说,写文章的人,只要气足了,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读书少的人,自身气弱,气小力薄,容易被书拿住.成为死读书的“两脚书橱”,作文时就会捉襟见肘、力不从心。读书多的人,自身气足,学养丰富,不仅读书养气,而且善于融会,善于吐纳,作文时自然就会运用自如、得心应手。
    ⑥人虽有先天的禀赋、气质上的差异,然而读书可以养气,则是共同的,也是共通的。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过,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读书不足,养气不够,写出文章来只有出的气,没有入的气,就像游泳的人不会换气,用不了多久,便三魂荡荡,七魄悠悠,蹬小腿儿翻白眼儿了。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

【问题】
    21.联系上下文,在第③段横线上填人适当的词语。(2分)
    吸取(    ),剔除糟粕。
    22.第③段中加点词“气”具体指的是(    )。(2分)
    23.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    )和(    )的修辞方法。(2分)
    24.作者在文中对学生的读书提出了(    )和(    )的要求。(2分)
    2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全文的主旨。(2分)
    26.第④段中说:“读者通过读书,感受到文章的气,吸收了文章的气。”请你从课外阅读中举出一例,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21.精华
    22.精神  力量
    23.排比  比喻
    24.多读书读好书(或“杂学旁收,大量读书”“有目标,有选择地读书”)
    25.读书可以养气,养气有利于写作。(或“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如抄写“真正的文章好手,必然读书多,养气厚,厚积而薄发”,给1分。)
    26.要点:(1)课外阅读的篇名(书名);    (2)从中的得益;    (3).表达完整。(三个要点各1分,如以课文为例,不给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