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乐趣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1日更新时间:2024年5月27日作者:未知文章ID:6423浏览:

【原文】
    读书的乐趣
    读书必须求解,但如何求解,有三种可能性:好读书,不求甚解――那是名士读书;好读书,且求甚解――那是学者读书;不读书,好求甚解――这叫豪杰读书。后面这句,是对于晚清“豪杰译作”的戏拟。自由发挥,随意曲解,虽说别具一格,却不是读书的正路。
    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必须跟下面一句连起来,才有意义:“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里关注的是心境。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如何解说?为自家功名读书,为父母期待读书,或为祖国富强而读书,都有点令人担忧。为读书而读书――据叶圣陶称,郑振铎谈及书籍,有句口头禅“喜欢得弗得了”――那才叫真爱书,真爱读书。读书这一行为自身,也就有了意义,不必“黄金屋”或“颜如玉”来当药引。将读书获取生活资料的手段,或者像龚自珍自嘲的那样“著书都为稻梁谋”,那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古之学者,读书有得,忍不住了,只好著书;今之学者,则是为著述而读书。大家见面,不问读了多少好书,只问出了什么新书,还有申请到什么课题。真不知道如果不报什么课题,还读不读书。我的感觉是,这种为著述而读书的习惯,很容易使阅读失去兴趣。
    作为学者,你整天手不释卷,如果只是为了找资料写论文,也会走向另一极端,忘记了读书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教训。十几年前,为了撰写《千古文人侠客梦》,我猛读了许多好的、坏的武侠小说。读伤了,以至很长时间里,一见到武侠小说就头疼。真希望有一天,能卸下学者的盔甲,自由自在的读书。我写过两本闲书《阅读日本》和《大英博物馆日记》,那不是逞能,而是希望自己能恢复对于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以及阅读乐趣。
    阅读这一行为,在我看来,本身就具备某种特殊的韵味,值得再三玩赏。在这个意义上,阅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只是这种兼具手段与目的的阅读,并非随时随地都能获得。在《大英博物馆日记》的后记中,我引了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篇”里的王子猷夜访戴安道的故事。真希望读书也能达到这个境界:“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考试?何必拿学位?何必非有著述不可?当然,如此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读书,是一种理想境界,现实生活中很难实现。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选自《新华文摘》2006.5

【问题】
    19.作者认为“【    】”,读书才有意义,而读书的真正乐趣在于(2分)
    20.选文第4段中加点的盔甲比喻【    】,生动而形象的阐述了【    】的道理。(2分)
    21.选文第4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22.文章最后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作者向往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作者的这一“向往”?(3分)

【参考答案】
    19.为读书而读书
    20.无牵无挂自由自在    为著述而读书是一种沉重的负担
    21.举例论证用为自己著述而读书的具体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为著述而读书的习惯,很容易使阅读失去兴趣”这个道理。
    22.作者向往的是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读书。
 

顶一下
5
62.5%
踩一下
3
37.5%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