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翠,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4日更新时间:2023年6月2日作者:未知文章ID:12030浏览:

【原文】
    徜徉于芳林之中,采红撷翠,每见枯枝败叶,却无触目萧索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生气盎然。
    文艺创作也有类似情形。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水浒传》里,黑旋风李逵憨直忠勇,却又鲁莽得可爱;拼命三郎石秀是一个精细人,狠劲上来,其尖利歹毒,叫人刻骨铭心。《红楼梦》中,聪颖、活泼的史湘云偏是“咬舌子”……古往今来,大凡成功的艺术形象,恰恰由于若隐若现的微瑕,而显出璞玉浑金的天然光彩。这就是美学家所称的“缺陷美”。
    我想,“缺陷”之所以关,在于它的真实。《水浒传》《红楼梦》的例子,正是作者基于真实是艺术的生命这一着眼点而进行的“人化”的描写,“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这一歇后语至今流传,可见似伪的一面却是刘备这一形象深入人心的缘由之一。“缺陷”愈真实可信,就愈有生命力,于是就愈美,“美是生活”。
    a外形的“缺陷”是千人千般、万人万种的。美人长有痦子,或者浮现在嘴角,或者隐匿于颈后,绝不相同;内心的“缺陷”更有千差万别,任何分类精密的批评家也无法归纳出几条几款,让人按图索骥。这是“缺陷”的独特。所谓“恰如其分”,指的是b。这样,“缺陷’,便在真实的基础上产生了特殊的韵致,使人物又各具风采,艺术魅力由此而生。正如捧心是西施独特的却又风情十足的“缺陷”,竟使东施起而“效颦”一样,憨湘云醉眠芍药下,呆香菱情解石榴裙,都是他们各自独特的“不检点”的行为,相信《红楼梦》的读者不会据此认为这样的艺术形象是丑恶的。
    或问,难道只有“缺陷”才是美,无“缺陷”的“完好”不是美吗?无“缺陷”的“完好”当然是美。从文艺创作来说,塑造美的人物形象,并不排斥对其“缺陷”的描写。这里,还须再次说明,笔者所称的“缺陷”是有条件的,即:“缺陷”只是局部,而非整体,“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俗语不正说明这一点吗?艺术的逻辑和生活的逻辑相一致。至于身心俱丑的人物,已经不是什么“缺陷”了,鞭挞这样的人物,也不是在表现“缺陷”。

【问题】
    15.本文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请从文中找出来写在下面。(3分)
    论点:
    16.在第①自然段中,作者用芳林之中的【    】比喻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外形和内心的“缺陷”。(2分)
    17.请在阅读本文之后,将下面两个句子回归到文中画线处的恰当位置。(在句后标明“a”处或“b”处)(2分)
    ①“缺陷”不过是缺陷而已,既非外形的丑态,也非内心的恶德。(【    】处)
    ②“缺陷”之成为美,还在于它的独特和恰如其分。(【    】处)
    18.本文能给人不少启示,相信你至少能写出一点。(3分)
    答:

【参考答案】
    15.(3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因作家恰到好处地写出其外形和内心的某种“缺陷”,而别具魅力。
    16.(2分)枯枝败叶
    17.(2分)①b②a
    18.(3分)示例:正确对待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辩证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