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

发布时间:2015年4月5日更新时间:2024年10月11日作者:未知文章ID:21273浏览: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问题和参考答案】
    9.解释下面加点(线)词语的意思。(4分)
    (1)【念】无与为乐者(考虑)
    (2)【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3)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窗户,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一夜没有月亮,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样美妙的境界?(3分)
    此句用比喻手法形象传袖地写出了月光的清澈诱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12.有人说,“闲人”二字揭示了苏轼被贬之后的消沉,因此,此文乃苏轼宣泄其满腹牢骚之作。你认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4分)
    不认同。作者虽然被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但并不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纵观全文,开头写诱人的月色穿窗入户,勾起作者的赏月情趣,接下来的景物描写把人带入一个空明澄澈、亦真亦幻、赏心悦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其愉悦之情溢于笔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处处都能感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适心情。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