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典文化和低俗的恶搞文化”的主题阅读

发布时间:2015年7月8日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作者:未知文章ID:23258浏览:

【原文】
    关于“经典文化和低俗的恶搞文化”的主题阅读
    【背景链接】
    2012年3月,杜甫突然在网络爆红,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在这些对语文课本图片的“再创作”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对于该事件,引起了热议。反对者有之,这是典型的恶搞,庸俗文化,不尊重历史人物,不尊重先贤;赞成者有之,这是一种放松和娱乐,没必要上纲上线。
    一、“微博”的声音
    1、赞成者的声音
    “蓝呓lucky”也认同说:看到这个我笑了很久,以前上课的时候就喜欢给这些书本上的配图画画,不过他们的想像力真是太丰富了,自愧不如呀。
    “荞麦地”认为,涂鸦杜甫没有很多恶意,不是为了侮辱杜甫,从中反而可以看到年轻人的创造力和幽默感,对这种创新不应扼杀,而应该呵护和鼓励。
    2.中立者的声音
    “love梦语”:为了配合现代文化大革命,忙得杜甫惨不忍睹。俺忽然笑不起来了。
    “楚龙1021”:商女不知亡国恨!偶尔娱乐一下可以,切勿盲目跟风,老祖宗遗留下来的东西须敬重。
    3、反对者的声音
    “Miss战泡泡”:这个悲催的杜甫,被弄成这个样子,有意思吗?我觉得一点都没意思,这么侮辱古代大师,现在的人不知道廉耻为何物了吗?
    “青春无悔”:看了这个啼笑皆非的恶搞,我内心没有一点为之想笑的成分。相反的,我倒生发起了一丝丝的伤感:我们的民族经典,竟然被恶搞成了这等地步!杜甫很忙,我很受伤!
    二、被采访者的声音
    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底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我们要尊重杜甫,敬仰杜甫文化,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发扬光大。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诋毁杜甫形象。在这里,我以个人观点,我鄙视那些发杜甫恶搞画的人!他们失去了道德理念,连最基本的尊敬都没有,还有什么资格在这里笑?”
    自由撰稿人苑广阔认为,恶搞杜甫不如阅读杜甫。包括阅读他的诗歌,从他的诗歌里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体会旧体诗歌的韵律之美;也包括“阅读”他本人,理解他诗歌里那种忧国忧民情怀的来源,领会诗人思想里那些值得现代人学习的精髓。他认为,在解构主义泛滥的时代,不管是恶搞杜甫还是解构李白,都可以宽容看待。但是我们在恶搞和解构的同时,不能忘记一些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不能失了对一位伟大人物的基本尊重。
    中国教育人博客张如意认为,一些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在于其带有一个时代的鲜明的烙印,并能历经岁月的洗礼,得以传承,说明它自身有着无尽的生命力。它理应得到人们的尊重。作品也好,思想也罢,总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我们一味的恶搞,是现在人们的智慧,还是我们的悲哀?
    京佳(京佳教育创办者)认为,杜甫需要人们关注,他不朽诗篇中蕴涵的伟大精神才是我们这个时代亟需弘扬的,杜甫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为数不多的为底层老百姓鼓与呼的诗人。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大庇天下俱欢颜”等他的精典诗句都是在为底层老百姓呐喊,他的诗句也最能代表最底层老百姓的心声。但是这种通过涂鸦来恶搞的方式是不值得提倡和赞扬的。

【问题】
    11.第一则材料有那么多“‘微博’的声音”是由什么现象引发的?网友们对这一现象有几种看法?第二则材料中的被采访者又有什么共同看法?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5分)
    【    】
    12.杜甫的《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石壕吏》这些忧国忧民的诗句曾经让学生们皱着眉背诵,如今几幅戏谑调侃的图片却备受欢迎。两相对比,你对这一种现象有什么看法和感受?请用自己的话加以理解分析。(4分)
    【    】
    13.有人认为,低俗的恶搞文化会给学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会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会让人们的心态变得浮躁。请你对此谈谈你的想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做适当阐述。(5分)
    【    】

【参考答案】
    11.(1)此句用了外貌描写,细腻地写出一个年过六旬的女病人的优雅、乐观。(1分)同时也为下文“与众不同的做法”做了铺垫。(1分)
    (2)通过对母亲正侧面描写,其子女就能“理解”自己的做法了,以此让子女觉得他们已经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他们没有遗憾了。(1分)实际上,母亲这一做法真是用心良苦,突出了母爱的伟大、特殊。(1分)
    12.因为作者在十多年里,已经见过太多的场面,已经不再随同这些场面悲伤或感动。(2分)可眼前这个憔悴的妇人,与一般病人不一样。她平静,她为了给子女微薄短暂的希望,却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这种母爱怎么不让作者有流泪的冲动呢?(2分)
    13.文中母亲为了给子女一丝希望,让子女不会太痛苦,在她生命凋零之前故意要动手术,以此来“麻烦”子女,她的这种表达方式让我震撼。母爱太给力了!这让我想到……(结合文本与实际各占两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念奴娇·登多景楼

    【原文】 念奴娇 登多景楼① (南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

  • 手艺的黄昏

    【原文】 手艺的黄昏 ①为了给厨房抽油烟机额外添加一块挡板,我在一个黄昏中想起了铁...

  • 暑旱苦热

    【原文】 暑旱苦热 王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

  • 听筝

    【原文】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

  •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原文】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秋瑾 万里乘风去复来,只身东海换春霜。...

  • 渡荆门送别

    【原文】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