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今

发布时间:2016年5月3日更新时间:2023年7月23日作者:未知文章ID:29560浏览:

【原文】
    察今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已亦人也。故察已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脬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滴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令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击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徒。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干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问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阴:日影和骨影
    B.军惊而坏都舍    都:都市
    C.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    亏:“诡”,差异
    D.以此任物,亦必备矣    任:处理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其【所以】败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
    C.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D.军惊【而】坏都舍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10.下列各项中最能代表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上胡不法先王之法
    B.故治国无法则乱
    C.做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D.世易时移,变法宜矣。
    1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是通过批驳“泥古而守法”,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B.本文写了三个寓言故事,紧扣论题,但各有侧重。如第三个寓言是说保守着陈旧眼光.必与客观事实格格不入。
    C.全文有说理.有比喻;有论据,有象征。文章气势充沛,摇曳多姿。
    D.先秦时代,孔需儒家主张法先王,儒法合流的苟况主张法后玉,法家韩非主张尊今王。本文反映了法家的思想。
    第Ⅱ卷(117分)
    注意事项:
    本卷共14小题,共117分。12~24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四、(23分)
    12.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3分)
    译:。
    (2)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3分)
    译:。
    13.用斜线/为下面的短文划线部分断句(3分)
    火既我灾/有水而可伏其焰/能使不陷于灰烬矣水既我患有土而可遏其流能使不仆于波涛矣言既我祸即无以掩其辞能不罹于过者亦鲜矣/所以知理者又焉得不择其言欤/其为慎而甚于水火。

【参考答案】
    8.B
    9.B
    10.D
    11.C
    四、(18)分
    12.见参考译文
    13.火既我灾/有水而可伏其焰/能使不陷于灰烬矣/水既我患/有土而可遏其流/能使不仆于波涛矣/言既我祸/即无以掩其辞/能不罹于过者亦鲜矣/所以知理者又焉得不择其言欤/其为慎而甚于水火。
    【参考译文】
    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今制度呢?不是它不好,而是因为后人无从取法它。先王的法令制度,是经历了漫长的古代流传下来的,人们有的增补它,有的删减它,怎么能够取法它呢?即使人们没有增减它,也还是无从职法它的。
    凡是先王的法令制度,是适应当时的需要的。(过去的)时代不能与诗令制度(的条文)一同存在下来。(古代的)法令制度即使现在还保存下来,还是不能取法它。因此要抛弃先王现成的法令制度,而取法他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先王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是什么呢?那就是从人出发,自己本来也是人,所以明察自己就可以推知别人,明察现在就可推知古代。古代和现在是一样的,别人和自己也是相同的。明白事理的人,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能够根据近的推知远的,根据现在的推知古代的,根据看到的推知未见到的。所以观察房屋下面的光影,就知道太阳、月亮的运行,早晚和寒暑季节的变化;看到瓶子里水结的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鱼鳖已经潜伏了。尝一块肉,就知道一锅里的味道,全鼎中调味的好坏。
    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滩水里设立标记。滩水突然上涨上,楚国人不知道,还是顺着(原来的)标记在夜间渡水,(结果被)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惊骇的声音如同大房屋倒塌一样。以前他们设立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现在水位已经变化,水涨了很多,(可是)楚国人还是照着原来的标记渡水,这是他们为什么惨败的原因。现在的国君取法先王的法令制度,就有些象这种情况。时代已经与先王的法令制度不相适应了,但还在说这是先王的法令制度,因而取法它。用这种方法来治理国家,难道不可悲吗!
    所以说治理国家没有法令制度就会混乱,死守古老的法令制度而不改变就会行不通,混乱和不合时宜都不能治理好国家。社会不同了,时代改变了,改变法令制度是应该的。比如好的医生,病症千变万化,下药也要千变万化。病症变了而药不变,本来可以长寿的人,现在也变成短命鬼了。所以做事情一定要根据法令制度来进行,修订法令制度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统治过天下的七十一位帝王,他们的法令制度都各不相同;不是一定要有所不同,而是时代形势不一样了。所以说:好剑只要求它能斩断东西,不要求它一定是镆铘;好马只要求它一天能跑千里,不要求它一定是骥骜。完成功名,这才是古代帝王追求的目标啊。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个记号,说:“这里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他就从他刻着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打捞宝剑。船已经走了,但剑没有动,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很糊涂吗?用旧的法令制度治理他的国家,正和这个(故事)相同。时代已经变了,而法令制度不变,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岂不太难了吗!
    有个从江边上走过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在拉着个婴儿想把他投到江里去,婴儿啼哭起来。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这孩子的父亲很会游泳。”孩子的父亲尽管很会游泳,那孩子难道就一定也很会游泳吗?用这种方法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楚国人治理国家,就有点象这种情况。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朱穆传

    【原文】 朱穆传 朱穆字公叔。年五岁,便有孝称。父母有病,辄不饮食,差乃复常。及壮...

  • 传是楼记

    【原文】 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木为...

  • 邓芝

    【原文】 邓芝 邓芝字伯苗,义阳新野人,汉司徒禹之后也。汉末入蜀,未见知待。芝闻巴...

  • 杜预

    【原文】 杜预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也。时帝密有灭吴之计,而朝议多违,唯预、羊祜...

  • 古砚说

    【原文】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

  • 李姬传

    【原文】 李姬传 【清】侯方域 李姬者名香,母贞丽。贞丽有侠气,尝一夜蹲,输千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