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问晏子曰:“治国之患,亦有常乎?”对曰:“佞人谗夫之在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7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作者:未知文章ID:29903浏览:

【原文】
    景公问晏子曰:“治国之患,亦有常乎?”对曰:“佞人谗夫之在君侧者,好恶良臣,而行与小人,此治国之常患也。”
    公曰:“谗佞之人,则诚不善矣。虽然,则奚曾为国常患乎?”晏子曰:“君以为耳目而好谋事,则是君之耳目缪①也。夫上乱君之耳目,下使群臣皆失其职,岂不诚足患哉!”
    公曰:“如是乎?寡人将去之。”晏子曰:“公不能去也。”公忿然作色不说,曰:“【夫子何少寡人之甚也?】”对曰:“臣何敢挢②也!夫能自周于君者,才能皆非常也。夫藏大不诚于中者,必谨小诚于外,以成其大不诚。入则求君之嗜欲能顺之,君怨良臣,则具其往失而益之,出则行威以取富。夫何密近,不为大利变,而务与君至义者,此难见而且难知也。”
    公曰:“然则先圣奈何?”对曰:“先圣之治也,审见宾客,听治③不留,患日不足,群臣皆得毕其诚,谗谀安得容其私!”公曰:“然则夫子助寡人止之,寡人亦事勿用矣。”对曰:“谗夫佞人之在君侧者,若社之有鼠也。谚言有之曰:‘社鼠不可熏。’【去此乃治矣】。谗佞之人,隐君之威以自守也,是故难去焉。”
    【注】①缪:通“谬”,差错。②挢(jiǎo):在这里应该是“骄”,傲视,瞧不起。③听治:处理政事。

【问题和参考答案】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好恶良臣    恶:诋毁
    B.行与小人    与:结交
    C.寡人将去之    去:离开
    D.先圣之治也,审见宾客    审:慎重
    答案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佞人谗夫之在君侧者,好恶良臣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B.君怨良臣,则具其往失而益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出则行威以取富
    敛赀财以送其行
    D.谗谀安得容其私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答案C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以(谗佞之人)为耳目而好谋事
    B.公不能去(谗佞之人)也
    C.(先圣)患日不足
    D.臣何敢挢(谗佞之人)也
    答案D
    4.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是表达谗佞之人“难去”的一组是(    )
    ①佞人谗夫之在君侧者,好恶良臣
    ②上乱君之耳目,下使群臣皆失其职
    ③能自周于君者,才能皆非常也
    ④出则行威以取富
    ⑤不为大利变,而务与君至义者
    ⑥隐君之威以自守也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⑤
    答案B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景公向晏子问起“治国之患”,反映出他已经感觉到了国内存在的问题,决定采取措施“清君侧”,同时也
    可以看出他对晏子的倚重。
    B.晏子在与齐景公的对话中,明确地指出了在君侧的“谗佞之人”所造成的危害。这反映了他对“为国常患”问题的深刻认识。
    C.谗佞之人往往用表面恭敬的“小诚”掩盖心中的“大不诚”,迎合国君好恶,伪装主持正义,骗取国君信任,通常情况下难以识破。
    D.晏子讲“先圣”的做法,为景公树立了榜样;用“社鼠”的比喻,进一步说明谗佞之人“难去”的原因,同时也是对景公的一种暗示。
    答案A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少寡人之甚也?
    译文:
    (2)去此乃治矣。
    译文:
    答案(1)您为什么这样小看我呢?
    (2)根除这些老鼠(谗夫佞人)国家才能得到治理。
    【参考译文】
    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也有固定不变的忧虑吗?”晏子回答说:“在国君身边的谗侫之人,喜欢诋毁好人,而去和小人结交,这就是治理国家固定不变的忧患。”
    景公说:“谗佞之人,的确不好,虽然这样,但怎么竟会成为治理国家固定不变的忧患呢?”晏子说:“国君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耳目,又喜欢和他们商量事情,这样国君的耳目就会出现差错。这些人对上扰乱国君的视听,对下使群臣不能(很好地)尽他们的职守,难道还不值得担心吗?”
    景公说:“是这样吗?我要赶走他们。”晏子说:“您赶不走他们。”景公非常生气,不高兴地说:“您为什么这样小看我呢?”晏子回答说:“我怎么敢瞧不起(小看)您呢?那些能凭自己的力量在国君身边周旋的人,才能都是不平常的。那些把极大的不忠诚藏在心中的人,必然会恭恭敬敬地让小忠小信表露在外面,借此实现他们大的方面的不忠诚。他们进入宫中就探求国君的嗜好和欲望,然后顺从国君的嗜好和欲望,如果国君怨恨某个贤能的大臣,他们就会列举那个贤臣往日的过失,从而更加增强国君对那个贤臣的怨恨;他们外出就假借国君的威严去夺取财富。他们和国君的关系何等亲近,(如果)不是因为大利而改变自己的言行的话,(平时)都力求给国君一个非常正义的形象,这样就难以发现而且难得识破了。”
    景公问:“那么,古代的圣人是怎样做的呢?”晏子说:“古代的圣人治理天下,谨慎地会见宾客,处理政事不迟延,总担心时间不够用,群臣都能竭尽忠诚,对于那些谗佞之人,怎么能容许他们谋私利呢?”景公说:“那么您协助我制止他们,我也不用他们处理政事了。”晏子说:“那些国君身旁的谗佞之人,就好像土地庙里有老鼠。俗话说‘土地庙里的老鼠不能用烟火熏’,根除这些老鼠(谗夫佞人)国家才能得到治理。谗佞之人,依靠国君的威严来保护自己,所以很难除掉他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