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可楼记
[明]高攀龙
①水居,一室耳,高其左偏为楼。楼可方丈,窗疏四辟。其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楼成,高子登而望之曰:“可矣!吾于山有穆然之思焉,于水有悠然之旨焉,可以被风之爽,可以负日之暄,可以宾月之来而饯其往,优哉游哉,可以卒岁矣。”于是名之曰“可楼”,谓吾意之所可也。
②曩吾少时,慨然欲游五岳名山,思得丘壑之最奇如桃花源者,托而栖焉。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目观所及,无足可吾意者。今乃可斯楼耶?噫,是予之惑矣!
③凡人之大患,生于有所不足;意所不足,生于有所不可。无所不可焉,斯无所不足矣,斯无所不乐矣。今人极力以营其口腹,而所得止于一饱;极力以营居处,而所安止几席之地。极力以营苑囿,而止于岁时十一之游观耳,将焉用之?
④且天下之佳山水多矣,吾不能日涉也,取其足以寄吾意而止。凡为山水者,一致也,则吾之于兹楼也,可矣。虽然,有所可,则有所不可,是犹与物为耦②也。吾将由兹忘乎可,忘乎不可,则斯楼又其赘矣。
[注释]①高攀龙:明末“东林党”首领之一。为人正直,因揭发魏忠贤及其党羽,遭迫害而死。②与物为耦:如同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一样。
【问题】
21.标题中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高中课本里,与本文文体相同的文言课文有《【 】》。(1分)
22.对“可楼”命名的原因,最符合作者本意的一项是( )。(3分)
A.可楼是一间让人产生幽远闲静之情的水上建筑
B.可楼是一座如同“桃花源”一样的居所
C.可楼适合作者的心意,使他在山水中忘怀得失
D.在可楼上能看到世上许多美丽的景色
23.第①段中,作者不厌其烦地述说可楼“南则湖山,北则田舍,东则九陆,西则九龙峙焉”,目的是【 】;第②段中,作者详尽地述说自己年轻时曾经“北抵燕赵,南至闽粤,中逾齐鲁殷周之墟”,是为了强调【 】。(4分)
24.第③段画线部分连用三个“极力……而……”,作用是【 】。(2分)
25.作者在文末既说“吾之于兹楼也,可矣”,又认为“斯楼又其赘矣”。请简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21.《黄州快哉亭记》(《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病梅馆记》任一篇均可)(1分)
22.C(3分)
23.(1)突出在可楼上能看到爽心悦目的景色
(2)以前一直没有找到令自己满意“最奇如桃花源”的地方(4分)
24.通过反复(或排比),强调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应该适可而止(2分)
25.要点:(1)作者说“可矣”,是因为“可楼”能满足他寄情山水的士大夫情怀;(2)认为“赘矣”,则是因为作为“事事关心”、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东林党人,作者并不可能真正沉缅于山水,超脱于世事,就此来说,“可楼”自然是多余的了。(3分。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