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后闻陵降,上怒甚。上以问太

发布时间:2016年5月18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1日作者:未知文章ID:29936浏览:

【原文】
    甲文
    陵败处去塞百余里,边塞以闻。后闻陵降,上怒甚。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1]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輮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弮[2],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之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注][1]媒蘖(nie):酝酿之意,喻构陷诬害,酿成其罪。[2]弮(quān):弩弓
    乙文
    或曰:武帝不能明察而苟听流言,遽加厚诛,岂非负德?答曰:设使陵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必赏延于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忠、孝、智、勇四者立,且死而不朽矣,何流言之所及哉!呜呼!予闻之古人云:“人各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若义重于死,则视之如鸿毛也。故非其义,君子不轻其生;得其所,君子不爱其死。惜哉!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白居易《汉将李陵论》)

【问题】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提步卒不满五千    提:率领
    B.抑数万之师    抑:遏止
    C.遽加厚诛    诛:诛杀
    D.设使陵不苟其生    苟:苟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若死重于义,则视之如泰山也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B.①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    ②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C.①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    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陵之不死,失君子之道也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对李陵投降匈奴一事,司马迁和白居易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以下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认为李陵战功显赫,投降乃不得已;白居易则认为李陵当死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不可原谅。
    B.司马迁认为大臣们不应落井下石,极力为李陵辩护;白居易则认为不能以小人的流言来掩盖李陵实质性的错误。
    C.司马迁认为李陵虽败,但他的战功显赫;白居易则认为李陵如果能在失败之后以死继之,那么战功就无人能比。
    D.司马迁说“诚可痛也”,痛的是李陵不幸而兵败;白居易说“惜哉”,惜的是李陵兵败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

【参考答案】
    1.答案:C
    提示:本选项中的“诛”应为惩罚。
    2.答案:D
    提示:A、如果;比的上;B、况且;表并列;C、拿;因为;D、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3.答案:D
    提示:司马迁痛的是李陵举事一不幸,就遭到一些大臣的恶意诬陷。
    【参考译文】:
    甲文:李陵战败的地方离边塞一百多里,边塞的人们听到了这件事。后来听说李陵投降了,皇上非常生气。皇上就这件事问司马迁,司马迁为他说好话:“李陵侍奉亲人非常孝顺,与士卒相处很讲信义,常常想着奋不顾身为国家之急难而殉身,这些都是平素所积累起来的,有国士的风度。现在起兵一旦不成功,那些全身保自己妻儿的大臣们,随后就用李陵的短处来构陷他,实在是痛心啊!况且李陵率领的士兵不足五千,深入敌军腹地,遏阻数万军队,敌人来不及照顾自己一方的伤亡将士,就召集能战斗的民众一同围困李陵。李陵转战千里,箭射光了,路走到尽头,士兵们张开空弓,面对着利刃,向北争先同敌人拼命,竭尽他们的全部力量,即使古代的名将也没有超过他的。他虽然陷入敌阵而战败,但是他所取得的战功也是足以显露于天下的。他如果不死的话,一定还会想办法报答汉王朝的。”
    乙文:有人说:武帝不曾把事情弄得清清楚楚就随便听信流言,一下子就对李陵处以重罚,难道不是对不住李陵过去对汉家的功劳吗?回答说:假使李陵不苟且求生,在兵尽援绝之时英勇牺牲,就必然奖赏延及后代,刑罚不会累积亲人;他的战功当时谁也不能比拟,高尚的节操就可以在后代子孙中流传。忠、孝、智、勇四方面都树立了榜样,虽死也将永垂不朽,又有什么流言蜚语能中伤的呢?唉!我听古人说过:“人人都有一死,但是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假如死的价值比活着的意义大,死,就比泰山还重;假如守义活着价值比死价值大,死,就比鸿毛还轻。所以,不符合义的要求,君子决不轻生;处于非死不可的时候,君子决不惜死。可惜呀!李陵不死,违背了君子做人的道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