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1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作者:未知文章ID:30072浏览:

【原文】
    蒙恬
    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乃见丞相斯。高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数上书,直言蜚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扶苏发书,……即自杀。蒙恬不肯定,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乃系诸代。二世欲诛蒙恬兄弟,二世兄子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土也,而陛下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杨子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山、湮土,起临洮,击辽水,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臣光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也。”

【问题】
    1.下面加点的字读音、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乃说胡亥
    ②系诸阳周
    ③毅当高法应死
    A.shuō劝说    xì捆绑    dāng应该
    B.shuì劝说    xì拘禁    dāng判处
    C.yuè取悦    jì拘禁    dàng适宜
    D.shuì说服    jì捆绑    dàng符合
    2.分别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意思,判断正确一项是(    )
    ①数以不能辟地立功    数上书
    ②胡亥然其计    其以为然
    A.①读音相同    意思相同    ②用法相同
    B.①读音不同    意思不同    ②用法不同
    C.①读音不同    意思不同    ②用法相同
    D.①读音相同    意思相同    ②用法不同
    3.对下列文中词语的意义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
    A.赵高雅得幸于胡亥    素来得到宠幸    以兵属裨将王离    兵权移交给副将
    B.扶苏发书    打开诏书    材能、谋虑、功高、无怨功勋、人缘
    C.无节行之人    节制(自己)行为    名为忠信    被称为忠诚的大臣
    D.不敢辱先人之教    已逝的祖先    以不忘先帝也    秦始皇
    下列语句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4.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
    A.您最终不能怀揣通侯的印信返回故里,那就很明显了。
    B.(那时)您不再希望带着通侯的印信返回故里,才是明智的呵。
    C.您最终不能怀揣通侯的印信返回故里,去光宗耀祖了。
    D.(那时)您不能再带着通侯的印信,去明理断案了。
    5.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
    A.日日夜夜抱怨,希望不被罢免,等回来作太子。
    B.日日夜夜抱怨被罢免,不能回来作太子。
    C.出日夜夜抱怨,不能被免去原职,希望回来作太子。
    D.日日夜夜抱怨,不能获准免去外职,回来作太子。
    6.①其势足以倍畔
    ②忠奚可为也
    A.我的势力(仍然)足可以反叛    忠心怎么可以作到呢
    B.那形势(仍然)足可以背叛    忠心怎么可以作到呢
    C.我的势力(仍然)足可以反叛    忠诚不有什么用呢
    D.那形势(仍然)足可以背叛    忠诚还有什么用呢
    7.表明胡亥、赵高、李斯合谋杀害蒙氏兄弟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渚将莫敢与之争②毅当高发而死③长邓位必用蒙恬为丞相④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⑤其势足以倍畔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⑥
    8.对杨雄、司马光评价蒙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氏认为,蒙氏之“忠”,不足以辅佐君王,是无用之“忠”;司马氏认为,蒙氏之“仁”,为始皇所驱使,是为“不仁”。
    B.杨雄与司马光对蒙氏为修条城,暴敛伤民、荼毒百姓的批评是一致的。
    C.杨雄与司马光对蒙氏是否“明人臣之义”的评价大相径庭。
    D.评价的着眼点不同,杨雄论“忠”,司马光论“仁”“义”:因而结论也不同。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D.
    6.C.
    7.C.
    8.D.
    【译文】
    辛卯年(公元前2.1.0年)七月,丙演(2.0)日秦始皇在沙丘宫平台驾崩。当初,始皇帝尊敬并宠爱蒙氏兄弟,信任他们。蒙恬在外担任大将,蒙毅则在朝中参与商议国事,被称为忠诚的大臣即使高级将领或丞相,也没有敢与他们一争高低的。赵高曾经犯下大罪,始皇室派蒙毅惩治他。蒙毅认为赵高依法应该判处死刑,但始皇因为赵高办事精敏而赦免了他,并恢复了他的官职。赵高既然素来得到胡亥的宠幸,又怨恨蒙氏兄弟,便劝说胡亥,让他假称始皇遗诏命令杀掉扶苏,立胡耗为太子。胡亥同意了赵高的计策。赵高随即会见丞相李斯说:“您的才能、谋略、功勋、人缘以及获得扶苏的信任,这五点全部拿来与蒙恬相比,您哪一点比得上他呢?”李斯回答:“都比不上他。”赵高说:“既然如此,那么只要扶苏即位,就必定任用蒙恬为丞相,您最终不能怀揣通侯的印信返归故里的结局已经是非常明显了!而胡亥仁慈忠厚,是可以担当皇位继承人的。希望您慎重的考虑一下,作出定夺。”丞相李斯听后认为赵高说的有理,便与他共同谋划,假称接受了皇帝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又篡改始皇给扶苏的诏书,指斥他多年来不能开辟疆土、创立功业,却使士卒大量伤亡,并且屡次上书,径直诽谤父皇,日日夜夜抱怨不能获准解除外职(监军),返回咸阳当太子;而将军蒙恬不纠正扶苏的过失,表明他了解扶苏的图谋。因此,命令他自杀,将兵权移交给副将王离。扶苏打开诏书,随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便将他交给官吏治罪。把他囚禁在阳丘县。恰逢蒙毅代替始皇外出祈祷山川神灵后返回,于是就把他囚禁在代郡。二世胡亥想要杀掉蒙氏兄弟,他哥哥的儿子子婴规劝说:“赵王赵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田建杀他前代的忠臣而用后胜,结果最终都亡了国。蒙恬兄弟都是秦国的重臣、谋士,似此诛杀忠臣而立节操品行不端的人,是在内失去君的信任,在外使将士人的意志涣散啊!”但二世不听从劝告,杀掉了蒙毅并要杀蒙恬。蒙恬说:“我们蒙家自我祖父起直至子孙,在秦国建立功业和忠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领兵三十多万了,身体虽然被囚禁,但我的势力仍然足以进行反叛。可是我知道自己必定得死却还要奉守节义,是因为我不敢辱没祖先的教诲以示我不忘先帝的大恩大德啊!”于是吞毒药自杀。杨雄《法言》写道;有人问:“蒙恬忠心耿耿却被杀掉了,忠诚还有什么用呢?”回答说:“开山填谷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接辽水,威力不足,却造成了无数死伤,蒙恬的这种忠诚是不足以辅佐君王的。”
    臣司马光写道:“秦始皇正荼毒天下时,蒙恬甘受他的驱使,他的不仁义可以知道了。但是蒙恬明白为人臣子所应守的道义,虽然没有罪而被处死,仍能宁死而不生二心这也是值得称道的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