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闲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由余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3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0日作者:未知文章ID:30121浏览:

【原文】
    秦穆公闲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由余曰:“臣闻之,当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愿闻奢俭之节。”由余曰:“臣闻尧有天下,饭于土簋,啜于土钘,其地南至交阝止,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尧释天下,舜受之,作为食器,斩木而裁之,销铜铁,修其刃,犹漆黑之以为器。诸侯侈,国之不服者十有三。舜释天下,而禹受之,作为祭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缯帛为茵褥,觞勺有彩,为饰弥侈,而国之不服者三十有二。夏后氏以没,殷周受之,作为大器,而建九傲,食器雕琢,觞勺刻镂,四壁四帷,茵席雕文,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有二。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故曰俭其道也。”由余出,穆公召内史廖而告之曰:“寡人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吾将奈何?”内史廖曰:“夫戎辟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而厚为由余请期,以疏其间,彼君臣有间,然后可图。”君曰:“诺。”乃以女乐三九遗戎王,因为由余请期;戎王果具女乐而好之,设酒听乐,终年不迁,马牛羊半死。由余归谏,谏不听,遂去,入秦,穆公迎而拜为上卿。问其兵势与其地利,既已得矣,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穆公奢主,能听贤纳谏,故霸西戎,西戎淫于乐,诱于利,以亡其国,由离质朴也。
    (取材于《说苑·卷二十·反质》)
    【注释】①铏:古代盛羹器。②傲:通旒(liú),龙旗九旒,周天子仪仗。

【问题】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闻奢俭之节节:关键
    B.莫不宾服宾服:归顺
    C.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文章:文字作品
    D.设酒听乐,终年不迁迁:迁移(放牧的地方)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
    A.犹漆黑之以(之)为器
    B.(以)缯帛为茵褥
    C.既已得(由余)矣,举兵而伐之
    D.故霸(于)西戎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国君奢”的一组是(    )
    ①饭于土簋,啜于土铏
    ②觞勺有彩,为饰弥侈
    ③四壁四帷,茵席雕文
    ④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
    ⑤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
    ⑥戎王果见女乐而好之,设酒听乐
    A.①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戎的臣子由余,深谙治国之道,他的一席话引起了秦穆公的担忧。
    B.戎王中了内史廖的计谋,沉溺女乐,不理政事,不听劝谏,而亡其国。
    C.秦穆公本是奢侈的君主,但他能听贤纳谏,痛改前非,终称霸西戎。
    D.同是失国,舜禹失去的是属国,夏后氏、西戎王失去的是自己的国家。

【参考答案】
    6.C(文章,在这里指车服旌旗等)
    7.D(D项两个“为”字,都是介词,给,替。A项两个“故”字,前者是连词,所以,因此;后者是副词,故意。B项两个“所”字,前者是助词,放在动词前,与动词构成一个所字结构,相当于“……的(地方)”;后者是名词,处所,地方。C项两个“夫”字,前者是语气词,用于句首,以揭示下文或表示对某事进行判断;后者是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
    8.C(补出来的应该是代词“之”,代前面的“兵势”“地利”)
    9.B(②③④⑥表现国君奢,①表现国君俭,⑤秦使戎王奢)
    10.C(秦穆公“痛改前非”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