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惟俨文集序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4日更新时间:2025年5月6日作者:欧阳修文章ID:30194浏览:

【原文】
    释惟俨文集序
    欧阳修
    惟俨姓魏氏,杭州人。少游京师三十余年,虽学于佛而通儒术,喜为辞章,与吾亡友曼卿交最善。曼卿遇人无所择,必皆尽其欣欢。惟俨非贤士不交,有不可其意,无贵贱,一切闭拒,绝去不少顾。曼卿之兼爱,惟俨之介,所趣虽异,而交合无所间。曼卿尝曰:“君子泛爱而亲仁。”惟俨曰:“不然。吾所以不交妄人,故能得天下士。若贤不肖混,则贤者安肯我顾哉?”以此一时贤士多从其游。
    居相国浮图,不出其户十五年。士尝游其室者,礼之惟恐不至,及去为公卿贵人,未始一往干之。然尝窃怪平生所交皆当世贤杰,未见卓著功业如古人可记者。因谓世所称贤材,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则当佐天子号令赏罚于明堂。苟皆不用,则绝宠辱,遗世俗,自高而不屈,尚安能酣豢于富贵而无为哉?醉则以此诮其坐人。人亦复之,以谓遗世自守,古人之所易,若奋身逢世,欲必就功业,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达异也。今子老于浮图,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之涂,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虽然,惟俨傲乎退偃于一室。天下之务,当世之利病,与其言终日不厌,惜其将老也已!
    曼卿死,惟俨亦买地京城之东以谋其终。乃敛平生所为文数百篇,示予曰:“曼卿之死,既已表其墓。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之见也。”嗟夫!惟俨既不用于世,其材莫见于时。若考其笔墨驰骋文章赡逸之能,可以见其志矣。庐陵欧阳永叔序。

【问题】
    5.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去为公卿贵人,未始一往干之    干:行动,实践
    B.不见用于世,而幸不践穷亨之涂    涂:通“途”
    C.乃以古事之已然,而责今人之必然邪    责:责备
    D.醉则以此诮其坐人。人亦复之    复:报复
    6.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虽学于佛而通儒术    所趣虽异,而交合无所间
    B.曼卿之兼爱,惟俨之介    天下之务,当世之利病
    C.乃以古事之已然    惟俨亦买地京城之东以谋其终
    D.惜其将老也已    可以见其志矣
    7.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与例句文言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竖子不足与谋
    A.则贤者安肯我顾哉
    B.惟俨姓魏氏,杭州人
    C.若不笞兵走万里,立功海外
    D.惟俨既不用于世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曼卿是作者和文章主人公的共同好友,文章以曼卿为陪衬,刻画了一个遁迹空门,而又心怀天下、非常高傲的人物,并对这个人物充满了赞赏和惋惜之情。
    B.在惟俨看来,大丈夫就该建功立业,名垂史册,否则就应退出官场,抛弃尘世,不可留恋富贵。
    C.作者对惟俨追求“不卓越,就退隐”,安贫乐道、不无功受禄的用世哲学,借别人之言予以了反驳和批评,但又因其未能为世所用,深表同情。
    D.本文以纪传体为友人的文集作序,其写法明显受太史公《史记》的影响,自有奇气。
    9.翻译和断句。(10分)
    (1)翻译文中划双横线的句子。(6分)
    ①此虽圣贤难之,周、孔所以穷达异也。
    ②愿为我序其文,然及我之见也。
    (2)用“/”为下列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朱心烱《古文评注便览》评曰:欧阳公好士之诚出于天性故严之介演之奇即无曼卿亦必见取况二人皆交曼卿曼卿与公即非泛交又先下世则因此及彼人情天理也。故两篇皆从此入手,只直书其事,而友谊盎然,所谓文到妙来,不过自写其性情耳。

【参考答案】
    5、BA.干:求。C.责:要求。D.复:反驳。
    6、AA.转折连词,但是。B.结构助词,的,取消独立性;的,定语。C.介词,拿;连词,同“而”,来。D.代词,他,主语;代词,他的,定语。
    7、C例句为省略介词宾语。A.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B.判断。C.省略D.被动。
    8、C
    9.翻译与断句(10分)
    (1)翻译(6分)
    ①那即使是圣贤也难办到,这就是周公和孔子穷困和显达不相同的原因
    (要点:“此、虽”1分,“所以”1分,“穷达异”1分)
    ②也请您为我的文章写一篇序言,但要让我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篇序言。
    (要点:“序其文”“及我之见”各1分。)
    另:①这一点即使是圣贤之人也难以做到,(也是)周公孔子一个通达一个困窘(有如此差别)的原因。②希望(您)给我的文集写一篇序,这样(可使人们以后能)对我(有所)了解。(或:能了解到我。)
    (2)断句(4分)
    欧阳公好士之诚出于天性/故严之介/演之奇/即无曼卿/亦必见取/况二人皆交曼卿/曼卿与公即非泛交/又先下世/则因此及彼/人情天理也。故两篇皆从此入手,只直书其事,而友谊盎然,所谓文到妙来,不过自写其性情耳。(断对两处得1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班超

    【原文】 班超 班超字仲升,扶风安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

  • 白云先生传

    【原文】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

  • 《论语》选段

    【原文】 《论语》选段 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