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4日作者:未知文章ID:30332浏览:

【原文】
    吴起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卒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往事之,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    兵:军事
    B.曾子薄之,而与起绝。    薄:不厚,不善待
    C.而君用起,则是弃卫。    弃:疏远,得罪
    D.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辞退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文侯以为将
    B.亲裹赢粮
    C.其父战不旋踵
    D.廉平,尽能得士心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鲁卫兄弟之国也
    子卒也
    B.啮臂而盟
    浮西河而下
    C.往年吴公吮其父
    妾不知其死所矣
    D.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是以哭之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吴起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
    ①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
    ②鲁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③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往事之
    ④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⑤卧不设席,行不骑乘
    ⑥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⑦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③⑥⑦
    D.②④⑥
    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年轻时,家里很富有,他为了博取功名,四处求官,结果官没有求到,把家产也耗尽了,遭到同乡人的耻笑。这说明吴起是个功名心很重的人。
    B.鲁国国君之所以不敢留用吴起,是因为担心诸侯各国忌恨鲁军事强大,联合起来对付鲁国。
    C.吴起不顾自己中毒的危险,为病卒吮疽,使病卒的母亲大为悲伤,更增忧虑。从侧面表现吴起深得士兵的拥戴。
    D.吴起劝武侯不要以山河之固为宝,而应懂得修政在德的道理,反映了作为军事家的吴起的政治眼光。
    6.翻译下列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巫马子谓子墨曰:“子兼爱天下,未云利也,我不爱天下,未云贼也,功皆未至,子何独自是而非我哉?”
    子墨子曰:“今有燎者于此,一人奉水将灌之,一人掺火将益之。功皆未至,子何贵于二人?”
    巫马子曰:“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
    子墨子曰:“吾亦是吾意,而非子之意也。”
    (1)了何贵于二人?
    译文:
    (2)我是彼奉水者之意,而非夫掺火者之意。
    译文:

【参考答案】
    1.B(轻视)
    2.D(A.“以之为”之意;B.背负粮食;C.“后退”之意;均与现代汉语不同。D项是“廉洁公平”之意)
    3.D(A表判断,B表承接,C作代词,代他。D一是代词,代“疽”,一是助词。)
    4.D
    5.B
    6.(1)您认为两人之中谁应该被肯定呢?
    (2)我(当然)肯定那端水灭水人的想法,否定那引火助燃人的想法。
    译文:巫马子对墨子说:“您(主张)爱天下一切人,谈不上有什么好处,我不爱天下(一切人),也谈不上有什么害处。(既然咱们的主张)都没有产生什么后果,您为什么单单地认为自己的对,而认为我的错呢?”
    墨子道:“比如有人在这里放了火,一个端着水,准备扑灭它,另一人拿着燃烧的东西,准备助长火势。(两人的行动)虽然都没成为现实,但您认两人之中谁应该被肯定呢?”巫马子道:“我(当然)肯定那端水灭火人的想法,否定那引火助燃人的想法。”
    墨子又道:“(如此说来)我仍然认为自己的主张对,而认为您的观点是错误的。”
    译文:吴起,卫国人,爱好用兵之道。年轻时,家里累积千金资财,游历求官不成,终于使家庭破落。乡里人讥笑他,吴起便杀了那些诋诽自己的人三十多名,然后朝东走出卫国城门,跟他母亲诀别时,咬着臂膀发誓说:“如果我吴起做不了卿相,就不再回卫国了。”于是他服事曾参。过了没多久,他的母亲死了,吴起始终没有回家。曾参因此轻视他,而与他绝交。吴起就到鲁国去,学习兵法来服事鲁国国君。鲁国让他当将军,带军队进攻齐国,使齐国吃了大败仗。那鲁国是个小国,但有了打胜仗的名声,那么诸侯国就得考虑鲁国了。况且鲁国和卫国是兄弟关系的国家,然而鲁国任用了吴起,就是抛弃卫国。鲁国国君终于怀疑吴起,就谢绝(辞退)了他。
    吴起这时听说魏文侯贤明,就是服事他,文侯用他做将军,进击秦国,攻占了五座城池。吴起身为将军,与最下等的士兵同穿同吃。他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不骑马乘车,亲自包装背负粮食,为士兵分担劳苦。士兵中有个生了毒疮的,吴起为他吮吸脓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到了哭了起来。有人说:“你儿子是士兵,将军却亲自吮吸他的毒疮,你还哭什么呢?”母亲说:“不是这样的。往年吴公替他父亲吮吸毒疮,他的父亲在战斗中勇往直前,决不后退,终于死在敌人手里。吴公现在又给我的儿子吮吸毒疮,我不知道儿子将会死在哪里,因此替他哭泣。“文侯认为吴起善于带兵打仗,廉洁公正,能完全得到士兵的爱心,就任用他做西河太守,来拒御秦国和韩国。魏文侯死后,吴起服事文侯的儿子魏武侯。武侯游黄河顺流而下,到了河流中间,回头对吴起说:“壮美啊,山河如此险固!这是魏国的珍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家的珍宝在于国君的恩德,而不在于山河的险固。如果国君不施恩德,船里的人都是仇敌。”武侯说:“好”。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