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梅说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5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1日作者:(明)钟惺文章ID:30349浏览:

【原文】
    夏梅说
    (明)钟惺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为朱夏①,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況叶乎!梅至叶,而过时久矣。
    廷尉董崇相②,官南都③,在告④,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为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赴热者也。茍真为热之所在,而有所必辨焉。此咏夏梅意也。
    【注释】①朱夏:《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故称夏季为“朱夏”。②“廷尉董崇相”:董崇相,名应举,福建人,时任南京大理寺丞,故沿古称谓这廷尉。廷尉,汉时为九卿之一,掌刑狱。③南都: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南都。④在告:古代官员在家休假。

【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    候:气候
    B.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    终:凋谢
    C.属同志者和焉    和:和诗
    D.而有所必辨焉    辨:分辩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焉”与例句中加点的“焉”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C.犹且从师而问焉。
    D.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四五月,累累其实
    B.花实俱往,时为朱夏,叶干相守。
    C.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
    D.梅至叶,而过时久矣。
    4.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2)舍叶无所为夏梅也。
    (3)茍真为热之所在,而有所必辨焉。
    5.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讽喻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
    1.A(候:时刻,时节)
    2.C(A兼词,“于之”,译为“在这里”“在那里”;B用于句末的语气助词;C代词,他;D疑问代词,“哪里”)
    3.B(A“其实”此指“它的果实”,今义为副词,表实际情况,含转折意;B“相守”均指“相互依偎依靠”;C“同志”此指“志同道合之人”,今义多用于称呼;D“过时”此特指“过了开花期”,今义指“过了规定的时期”)
    4.翻译句子:
    (1)所以一般人欣赏梅,歌咏梅,从来没有在它不开花的时候。
    (2)没有梅叶,那也就不成其为夏梅了。
    (3)即便他目前是处在非常冷的时间和地位,也一定要分辨清楚。
    5.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讽喻了当时为求名利而趋炎附势的社会现象。
    附参考译文:
    梅花的冷(冷天开放,冰清冷艳),是人们容易知道的事情,然而它也有非常热(花热闹,人热闹)的时候。冬春之际,冰雪之中,梅花开得繁多而又灿烂鲜明,雅人俗人纷纷抢着去欣赏,这就是它非常热闹的时候了。三四五月时,梅子结实繁多而串联,和风吹,甘霖降,这时候的梅开始冷了。当花朵凋零,梅子熟谢时,时间已经进入了炎炎的夏日,只剩树叶与树干相依相守,和烈日相互对抗,而这时的梅真是非常冷了。所以一般人欣赏梅,歌咏梅,从来没有在它不开花的时候。唐代诗人张谓的诗《官舍早梅》里头所歌咏的梅,是花快要凋谢,而梅子才刚要生出来的时候。(这诗)歌咏梅而能涉及到梅子,已经是很难了,何况是梅叶呢!梅树到了叶子茂盛时,已经过了开花期很久了。
    董崇相廷尉,在南京当官,目前正在休假。他写了首《夏梅诗》,才开始在诗歌里涉及到叶子。为什么呢?没有梅叶,那也就不成其为夏梅了。我替梅感念这份情谊,就吩咐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写诗唱和,并画一幅图画来送给他。
    这世间本来就有处在非常受冷落的时间和地位,名利大权却握在手里的人,奸巧的人(知道这点)会利用机会去亲近他们,既能够得到实际的名利,又不会有趋炎附势的讥讽,这些奸巧的人就像是在冬春之际,冰雪之中跑去欣赏梅花的人,他们才是真正趋炎附势的人。假如真是“热”(权势)所在的地方,即便他目前是处在非常冷的时间和地位,也一定要分辨清楚,这就是我歌咏夏梅的真正意思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