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契丹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6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1日作者:未知文章ID:30447浏览:

【原文】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
    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中宗时,近戚奏度僧尼,温户强丁因避赋役。崇建言:“佛不在外,悟之于心。行事利益,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乌用奸人以汩。真教?帝善之,诏天下汰僧伪滥,发而者金万二千人。
    崇尝于帝前序次郎吏,帝左右顾,不主其语。崇惧,再三言之,卒不答,崇趋出。内侍高力士日:“陛下新即位,宜与大臣裁可否。今崇亟言,陛下不应,非虚怀纳诲者。”帝日:“我任崇以政,大事吾当与决,至用郎吏,崇顾不能而重烦我邪?”崇闻乃安。由是进贤退不肖而天下治。
    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日:“聪伪主,德不胜袄②,今祆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黄门监卢怀慎日:“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思之。”崇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讫息。
    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崇第赊。僻,因近舍客庐。会怀慎卒,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乾曜所奏善,帝则日:“是必崇画之。”有不合,则日:“胡不问崇?”帝欲崇自近,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高医、尚食踵道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壹使语崇曰:“恨不处禁中,此何避?”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
    【注释】①汩:扰乱。②袄:通“妖”③赊:远④痁:shan,疟疾。

【问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崇少倜傥,尚气节    尚:高尚
    B.由是进贤退不肖    进:提拔
    C.昔刘聪除蝗不克    克:成功
    D.因以无年    年:收成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姚崇务实和被皇帝倚重的一组是(    )
    A.崇奏决若流    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
    B.帝左右顾,不主其语    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
    C.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    唯独崇佐裁决
    D.杀虫救人,祸归于崇    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丹进兵骚扰河北,大量军事文书送到朝廷,姚崇处理奏报快如流水,武则天认为他贤能,立即任命他为侍郎。
    B.中宗朝,贵戚奏请度人出家为僧尼,弄虚作假,危害国计民生。姚崇向皇帝进言,全国审查僧徒,打击了借佛教弄虚作假,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C.皇帝生活上特别关心照顾姚崇,下诏书安排姚崇搬到四方馆居住,每天亲自去问饮食起居。
    D.对于国家大事,皇帝多向姚崇询问,姚崇深得信任,尽力辅佐皇帝,形成天下大治的局面。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用黑色碳素笔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善之,诏天下汰僧伪滥,发而农者余万二千人。
    (2)帝使语崇日:“恨不处禁中,此何避?”

【参考答案】
    8.A(“尚”为“崇尚”)
    9.B(A组:“崇奏决若流”是说姚崇处理政事的能力强;“帝左右顾,不主其语”说的是皇帝对姚崇拿小事来烦自己很不高兴,因而不搭理他的话。B组:“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表现了姚崇的务实精神,僧人泛滥,已经危害了国计民生,佛理就是要使百姓安宁:
    “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哪怕就是姚崇生病不能视事,每逢大事,也要派源乾曜去向姚崇咨询请教。符合题干要求。C组:“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表现了姚崇的务实精神;“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也表现的是姚崇务实的精神,与被皇帝倚重无关。
    D组:“唯独崇佐裁决”是说别的宰相都因为皇帝的威严果断,或谦虚或畏惧,不敢做事情,只有姚崇辅佐皇帝处理政事,与“务实”无关;“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没有表现对姚崇的倚重)
    10.C(皇帝没有亲自去问,而是派人去问)
    11.(1)皇帝认为他说得好,诏告天下清理裁减假冒和冗滥的僧人,让他们留发(还俗)去务农的有一万二千多人。(得分点:善、之、汰、发、农)
    (2)皇帝派人对姚崇说:“恨不得让你住在宫中,这有什么可以回避的呢?”
    (得分点:使、省略句、语、禁中、反问句)
    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姚崇年轻时豪爽,崇尚气节,长大后便喜好读书。
    契丹进兵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朝廷,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则天认为他贤能,立即任命他为侍郎。中宗时,近戚奏请度人为僧尼,富裕人家的强壮男丁借此逃避赋役。姚崇进谏:“信奉佛教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觉悟。做事要给社会带来好处,要使百姓平安,这才是佛理。怎能让奸人来扰乱真正的教理?”皇帝认为他说得好,诏告天下清理裁减假冒和冗滥的僧人,让他们留发还俗去务农的,就有一万二千多人。
    姚崇曾经在皇帝面前排定要提拔的郎官,皇帝环顾左右,不理会他的话。姚崇恐惧,再三陈述,皇帝始终未应答,姚崇急忙退出。内侍高力士说:“陛下新近即位,应当与大臣一起裁定行或不行。现在姚崇急切进言,陛下不表态,不是一种虚心接受进谏的态度。”皇帝说:“我将政事交给姚崇,大事我应当参与决断,至于任用郎官,姚崇难道不能做主?却要再来烦劳我。”姚崇听说后才放心。由此姚崇提拔贤能之人,罢免不称职的官员,因而天下治。
    开元.四年,山东遭受重大蝗灾,民众又祭又拜,眼看着蝗虫吞食青苗却不敢捕杀。姚崇奏请捕杀蝗虫,朝廷派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灭蝗虫。汴州刺史倪若水向皇帝上书说:“消除天灾应当用德,从前刘聪除灭蝗虫没有成功反而(蝗虫)为害更大。”倪若水拒绝御史不服从命令。姚崇写信讽刺他说:“刘聪是伪主,德行不能胜过妖妄,如今之时,妖妄不能胜过德行.古时候的贤良太守,蝗虫都避而不入其辖区。说修养德行可以避免蝗虫,那你岂不是没有德行而招致了虫害了吗?如今坐视蝗虫咬食青苗,你却忍心不救,因此而遭遇荒年,还叫什么刺史呢?”倪若水害怕了,才大力捕杀蝗虫,捕得蝗虫十四万石.黄门监卢怀慎说:
    “大凡天灾,哪里可以用人力去制止呢!再说大量杀虫,必定会伤害天道和气.希望您能好好想想。”姚崇说:“如今蝗虫幸而还可以驱除,如果放纵不管,谷物都要被吃光了,百姓该怎么办?如果杀虫救人(天降灾祸),灾祸都归于我吧,我不会推卸给你!”蝗害最终平息。
    此时,皇帝刚刚亲政,朝夕询问政事。其他宰相惧怕皇帝的威严果断,都谦卑畏惧,唯独姚崇能够辅佐裁决,因此得以掌握大权。姚崇宅第偏远,因此他就近住在旅馆。这时适逢卢怀慎去世,姚崇因患疟疾写信告假.凡有重大政事,皇帝必令源乾曜前往姚崇处咨询。源乾曜的奏议好,皇帝就说:“这肯定是姚崇谋划的。”遇到不好的,就说:“为什么不去问问姚崇啊?”皇帝想让姚崇住得离自己更近一些,下诏让他移住到四方馆,每天派人问候饮食起居,派去的御医络绎不绝,赏赐的食物连续不断.姚崇觉得四方馆豪华宽大,不敢居住.皇帝派人对他说:“恨不得让你住在宫中,这有什么可回避的呢?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