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侠

发布时间:2016年5月26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20日作者:未知文章ID:30455浏览:

【原文】
    义侠
    顷有仕人为畿尉,常任贼曹①。有一贼系械,狱未具。此官独坐厅上,忽告曰:“某非贼,颇非常辈。公若脱我之罪,奉报有日。”此公视状貌不群,词采挺拔,意已许之,佯为不诺。夜后,密呼狱吏放之,仍令狱卒逃窜。既明,狱中失囚,狱吏又走,府司谴罚而已。
    后官满,数年客游,亦甚羁旅②。至一县,忽闻县令与所放囚姓名同。往谒之,令通姓字。此宰惊惧,遂出迎拜,即所放者也。因留厅中,与对榻而寝。欢洽旬余,其宰不入宅。忽一日归宅。此客遂如厕。厕与令宅唯隔一墙。客于厕室,闻宰妻问曰:“公有何客,经于十日不入?”宰曰:“某得此人大恩,性命昔在他手,乃至今日,未知何报?”妻曰:“公岂不闻,大恩不报,何不看时机为?”令不语。久之乃曰:“君言是矣。”此客闻已,归告奴仆,乘马便走,衣服悉弃于厅中。至夜,已行五六十里,出县界,止宿村店。仆从但怪奔走,不知何故。此人歇定,乃言此贼负心之状。言讫吁嗟。奴仆悉涕泣之次③,忽床下一人持匕首出立。此客大惧。乃曰:“我义士也,宰使我来取君头,适闻说,方知此宰负心,不然,枉杀贤士。吾义不舍此人也。公且勿睡,少顷,与君取此宰头,以雪公冤。”此人怕惧愧谢,此客持剑出门如飞。二更已至,呼曰:“贼首至!”命火观之,乃令头也。剑客辞诀,不知所之。(《原化记》)
    【注】①贼曹:官名,主管察捕盗贼。②羁旅:长期漂泊。③次:中,间。

【问题和参考答案】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公若脱我之罪
    吾儿,久不见若影
    B何不看时机为
    何辞为
    C公且勿睡,少顷,与君取此宰头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剑客辞诀,不知所之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答案B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仕人”最终生还有关的一组是(    )
    ①此客遂如厕。厕与令宅唯隔一墙
    ②妻曰:“公岂不闻,大恩不报,何不看时机为?”
    ③此客闻已,归告奴仆,乘马便走
    ④仆从但怪奔走,不知何故
    ⑤适闻说,方知此宰负心,不然,枉杀贤士
    ⑥吾义不舍此人也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①③⑤
    答案D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仕人”担任的是京城附近的县尉,主管察捕盗贼,有一次办案时,发现一贼人相貌、谈吐不一般,后来设法放了他。
    B.“仕人”卸任后,周游天下,漂泊四海,不料与自己曾经救助的人相遇,而且受到了此人十分真诚的款待。
    C.此宰见到恩人时惊惧,表明他虽知有救命之恩,但潜意识里觉得知根知底之人对自己会造成威胁,由此,最终听从了妻子的建议——大恩不报。
    D.本文主要塑造了三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各自性格鲜明。而最突出的是“义侠”,从某种意义上讲写其他人都衬托了义侠。
    答案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一贼系械,狱未具。
    译文:
    (2)某非贼,颇非常辈。
    译文:
    (3)因留厅中,与对榻而寝。欢洽旬余,其宰不入宅。
    译文:
    答案(1)有个盗贼戴着刑具(受审),案件尚未判定。
    (2)我不是贼,也不是一般人。
    (3)于是县令便留(恩人)在厅中,和(他)对床而眠,高兴融洽地过了十几天,那个县令也不回家。
    【参考译文】
    不久前,有个仕人做京郊的县尉,曾担任主管察捕盗贼的职务。有个盗贼戴着刑具受审,案件尚未判定。这位仕人正独自坐在厅堂上,那贼忽然对他说:“我不是贼,也不是一般人。您如果开脱了我的罪责,总有一天会报答你。”这官员看他相貌不同一般,谈吐优雅不俗,内心已经默许,表面上还不答应。半夜以后,这位官员暗中叫狱卒放走了盗贼,还让狱卒逃走。天明以后,狱中跑了囚犯,狱卒也跑掉了,上级只能对这位官员责罚一番罢了。
    后来仕人当官任期已满,好几年到处游历,长期漂泊四方。到了一个县,忽然听到那县令与自己所放走的囚犯姓名相同,就前往拜见,让看门人通报自己的名字。这县令又惊又怕,立刻出来迎接并下拜,果然是从前放走的那个人。于是县令便留他在厅中,和他对床而眠,高兴融洽地过了十几天,那个县令也不回家。忽然有一天县令回家去了。这个客人也到厕所里去。厕所与县令的宅院仅隔一道墙。这客人在厕所听到县令的妻子问道:“你有什么客人,过了十天还不回家?”县令说:“我曾得到过这人的大恩,性命从前就在他手里,他放了我,我才有了今天,不知怎么才能报答他呢?”妻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大恩不能报答么,为什么不看时机行事呢?”县令没说话,过了很长时间,才说:“你说得对。”这个客人听到后,回去告诉奴仆,骑上马就跑,慌得把衣服全都丢在了大厅里。到了夜里,已经走出五六十里,出了县界,停下来住在一个乡村小店。仆人只是对逃得这样急感到奇怪,不知什么原因。仕人休息了一会儿,才述说了这贼人忘恩负义的情况。说完长吁短叹。奴仆们都在哭泣的时候,忽然床下有个人拿着匕首钻了出来,立在当屋。仕人非常害怕。那人就说:“我是个义士,县令让我来取你的项上人头,刚才听到你们的话,才知道是县令忘恩负义,不然的话,就错杀了好人。我讲道义,决不会饶过他。你们暂时别睡,稍等一会儿,我为你取他的头来,以此来给你出这口冤气。”仕人又害怕又感谢,这义士拿剑出门如飞而去。到了二更,剑客喊道:“贼人的头拿来了!”命人点灯一看,正是那县令的头,剑客辞别了仕人,不知去了哪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陈平却谗

    【原文】 陈平却谗 (陈)平遂至修武降汉,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是时万石君奋...

  • 钓台

    【原文】 钓台 (明)王思任 七八岁时,过钓台,听大人言钓台事,心私仪之。以幼,不...

  • 武昌九曲亭记

    【原文】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

  • 杜甫

    【原文】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审言生闲,闲生甫。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

  • 陈驭虚墓志铭

    【原文】 陈驭虚墓志铭 方苞 君讳典,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喜声色狗马,为富贵容...

  • 陈轸

    【原文】 陈轸 陈轸者,游说之士。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