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节选

发布时间:2016年6月3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1日作者:鲁迅文章ID:30708浏览:

【原文】
    《社戏》节选
    鲁迅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恩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的。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使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⑥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不久豆熟了,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⑦“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⑧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桥脚上站着一个人,却是我的母亲,双喜便是对伊说着话。我走出前舱去,船也就进了平桥了,停了船,我们纷纷都上岸。母亲颇有些生气,说是过了三更了,怎么回来得这样迟,但也就高兴了,笑着邀大家去吃炒米。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

【问题】
    18、“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破红霞罩着了。”“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表现了怎样的情景?(2分)
    19、划线句“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有何妙处?请赏析。(2分)
    20、从文中双喜的所言所思,可看出他是一个【    】的少年。(2分)
    21、这部分介绍了归航偷豆的经历,作者在结尾说“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真的是那夜的豆好吃吗?结合文章主旨说说你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
    18、“回望”表现了我留恋、依依不舍的心情;(1分)“罩”通过视觉表现了戏台如梦似幻的情景,与来时的情形照应,也表现了我对戏台的向往留恋。(1分)
    19、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船行之快,突出小伙伴们划船技艺高超和心情愉悦。(2分)
    20、双喜:胆大心细,聪明伶俐,考虑周到,勇担责任……(2分)
    21、那夜的豆并不好吃,作者之所以多年之后还记得那夜的豆和戏,是因为它们是童年天真烂漫、自由快乐的生活的标志,作者以此表现自己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以及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4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