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敢读书”

发布时间:2018年2月10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9日作者:赵畅文章ID:35653浏览:

【原文】
    话说“敢读书”
    赵畅
    ①作家王蒙说过,要敢读书,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不要老读比你智商还低的作者的书。此番话语,颇耐人寻味。
    ②为何言“敢读”?是因为这些书对于读者是“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既然“不完全能够把握”,心里难免会担心和畏惧。【其实,就如孩子学走路一样,一开始总会跌跌撞撞。然而,恰恰是跌跌撞撞地不断积累,才能渐渐摆脱大人扶助,学会独立行走。】读书亦然,如果一直“读比自己智商还低的作者的书”,不要说难以进步,说不定连原来的那点知识积累和对于世事的悟性老本,也会因之而销蚀。从这个意义上说,“敢读书,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不啻是一种勇气的体现,亦是一种智慧的表达。
    ③手捧一本“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要啃下来,就得花工夫。不聚精会神、刻苦钻研不行,不甘当学生、虚心请教不行,不勇于质疑、善于积累不行。“啃”读的过程,就是科学读书、获得知识的过程。这般“啃”读,必引导人由易到难、由低到高获取知识,并渐渐登上智慧的殿堂。
    ④历史学家陈寅恪认为,“曹冲称象”的故事为假。依据是当时气候寒冷,孙权控制的南方已经没有亚洲象,又怎么能进贡给汉室大象?暂且不论结论正确与否,调动已有知识并多方求证、作出属于自己的判断,坚持这般读书,不仅会有效地链接知识点,逐渐编织一张庞大的知识网络,还能帮助自己积淀刻苦攻读所必需的坚忍不拔的品质、举一反三的悟性以及善读善成的信念。
    ⑤哲人说过: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远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有责任感的话;一个格局小的人,讲不出大气的话。读书,就要站在“巨人”中间,去体味“高远境界”“责任使命”“大气格局”的内涵。书籍的“巨人”,正是那些“人类各个时期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最高智慧的结晶和精神丰碑”。一个人,若能坚持读经典,坚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观察,思考问题,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⑥真要做一个“敢读书,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的人,必须求知若渴,否则便是空话。天有涯而知无涯,只有勤读书,多读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才能气象宏阔、满腹经纶。
    (摘自《学习时报》,有删改)

【问题】
    22.选文提出一个怎样的观点?(2分)
    23.作者在③~⑤段中给出了啃下“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的建议,请分别找出来。(3分)
    24.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5.写出下列句子双引号的作用。(2分)
    (1)手捧一本“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要啃下来,就得花工夫。(    )
    (2)“啃”读的过程,就是科学读书、获得知识的过程。(    )

【参考答案】
    22.要敢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
    23.第③段建议:①聚精会神,刻苦钻研;②甘当学生,虚心请教;③敢于质疑,善于积累。(1分)
    第④段建议:调动已有知识并多方求证,作出属于自己的判断。(1分)
    第⑤段建议:坚持读经典,坚持要站在“巨人”中间,去体味“高远境界”“责任使命”“大气格局”的内涵。(1分)
    24.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读者阅读“自己不完全能够把握的书”比作“孩子学走路”,论证敢读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要敢于读那些自己不太懂的书,这样才会有进步。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又通俗易懂。
    25.(2分)(1)表示引用
    (2)特殊含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