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问题和参考答案】
14.下列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B)
A.孔子云:何陋之有?B.无丝竹之乱耳
C.水陆草木之花D.渔人甚异之
1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类
(3)不【蔓】不枝 生枝蔓或长枝蔓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初极狭,才通人。
刚开始非常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说了。
17.依据《爱莲说》课文内容,给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3分)
上联:陶渊明入桃源探理想之地
下联:【周敦颐借莲花言高洁之志(或:周敦颐托莲花抒坚贞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