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发布时间:2018年7月9日更新时间:2023年10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36496浏览:

【原文】
    【甲】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②存:抚恤。③耽:沉溺。④九重:深宫之内。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问题】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必先【苦】其心志(    )
    (2)行【弗】乱其所为(    )
    (3)犹割【股】以啖腹(    )
    (4)若耽【嗜】滋味(    )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管夷吾举【于】世/皆以美【于】徐公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
    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
    D、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③段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12、【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A,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B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C。(3分)
    13、【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1)必先苦其心志(    )
    (2)行弗乱其所为(    )
    (3)犹割股以啖腹(    )
    (4)若耽嗜滋味(    )
    【参考答案】(1)使…痛苦
    (2)违背(意愿)
    (3)大腿
    (4)喜欢,特别爱好
    10、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管夷吾举于世/皆以美于徐公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
    C、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
    D、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
    【参考答案】B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第③段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参考答案】一个人常常是犯了错误,以后才能(注意)改正。
    12、【甲】文采用层层推理的方法,开头先A,接着提出了担任治国重任的人才必须经过磨炼的观点,然后从正反两面进行推论,最后概括出B的中心论点。【乙】文太宗认为“为君之道”首先要C。(3分)
    【参考答案】A:列举事例;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先抚恤百姓(心存百姓)
    13、【甲】【乙】两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都提出了治国的观点,这些观点有何异同?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3分)
    【参考答案】同:都强调了治国需贤臣辅佐这一内因。甲文强调朝廷要有严格执法、直言敢谏的贤士;乙文强调贤臣犹如君主的耳目,要用心操劳国事。异:甲文还强调外因也能导致亡国的观点,如果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国侵犯的危险,国家就会灭亡。而乙文没有涉及外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