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发布时间:2018年9月12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21日作者:未知文章ID:37227浏览:

【原文】
    愿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
    ①人生在世,谁都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欲望,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面对浮华世界,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大、更多、更急切,由此便衍生出浮躁的社会风气。
    ②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浮躁,会让人丧失定力,随波逐流;会让人心急如火,投机取巧;会让人不要过程,只要结果。浮躁之风盛行,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为商者盼望,为艺者盼望,为学者盼望。浮躁之风盛行,也容易出现这样的结果:清净的人生、专心的工作、精良的产品,变得稀罕起来;人们整日忙碌赶场子,看似日理万机,到头来却因为“用心躁”而难成大事。
    ③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人们对变化的感受极为敏感;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变动不居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即便是插上了新技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盼望着一步登天、一劳永逸,如同梦呓。
    ④《道德经》里讲,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意思是说,稳重是轻率的控制者,镇定是躁动的制服者;轻率会失去根本,躁动会失去主宰。人活一辈子,要想给社会给后人留下点东西,要想实现自我价值,就必须避开社会的喧嚣,拒绝外来的诱惑,祛除内心的焦躁,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做事,而不要被外界的喧嚣浮躁所裹挟。
    ⑤“【    】”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有了它,便可以每临大事有静气,便听不到外界的吵闹嘈杂,便能忍得孤寂、受得清苦、看穿陷阱、看淡诱惑。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有了静的底色,才有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才能让人生剧本脱俗雅致。
    ⑥内心的宁静,是最为深厚的修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古人诗词所描绘的,不光是情景,也是心态。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我们不必超脱凡尘,也一定可以专心致志、成就非凡。
    (有删节)

【问题】
    22.作者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答:【    】
    23.在第②段横线处依次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一举成名一步到位一夜暴富
    B.一步到位一夜暴富一举成名
    C.一夜暴富一举成名一步到位
    D.一步到位一举成名一夜暴富
    24.将下面诗句填入第⑤段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D.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25.面对浮躁的社会风气,你有怎样的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明理由。(4分)
    答:【    】

【参考答案】
    22.答案:让宁静成为心灵的常态(要保持心灵的宁静)(2分)
    23.答案:C(2分)
    24.答案:C(2分)
    25.答案:略(共4分。观点2分,理由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