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小时候,只是几次英语考试考砸了,父母或老师是否就说你在语

发布时间:2018年9月12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9日作者:未知文章ID:37233浏览:

【原文】
    ①小时候,只是几次英语考试考砸了,父母或老师是否就说你在语言上没有天赋?你是否认同他们的说法,认为自己不是学英语的料,从此在英语这一门功课上得过且过?也许,你只是爱没心没肺地说几句笑,身边的人是否就评价你是个幽默的人?而你是否认同了他们的评价,在日后的每一次聊天里都刻意找寻展现自己“幽默”一面的机会,却时不时也会不小心玩砸、把气氛搞到非常尴尬?
    ②“没有语言天赋”也好,“幽默”也罢,这些他人给我们贴上的标签,看似是在了解情况后作出了负责任的评价,但实际上却是一种不愿意深入了解便匆忙将人分类的一种精神偷懒。但糟糕的是,如果我们认同于他人一时贴上的“标签”,有意维持正面“标签”给自己带来的形象,对负面“标签”也采取消极认可的态度,那对我们的成长将是非常不利的。
    ③读初中的时候,也许真是有些天赋的因素,我的英语成绩一直位列年级前茅,而数学成绩却往往惨不忍睹。家长也好,班主任也好,都说这孩子有语言天赋,适合读文科,理科只能说是马马虎虎。在这些“标签”的影响下,我也开始认为自己真的有语言天赋,在英语学习上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功夫,而既然不适合读理科,那数理化就随便应付一下得了。
    ④到了高中,由于被分配到实验班,身边不乏优秀而又刻苦的同学,在这里,我的英语天赋比不过别人的朝夕努力,我的数学更是惨得一塌糊涂。我迷茫了,难道天赋不是比努力更重要吗?为什么天赋还会输给努力呢?很长一段时间,我都逃避去想这些问题,将最好的时间荒废在网吧上。但高二以后,我开始有意去恶补数学,在英语上也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两门功课的成绩都排到了前列的位置。
    ⑤这其中的改变涉及到了乔希·维茨金《学习之道》里说的两种思维模式,分别叫做“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持有“整体理论”的人,倾向于认为自己在某一方面很聪明、很有天赋,并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必须归功于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一种固定的、无法再改变的“整体”。而采取“渐进理论”的人,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目前的成绩有赖于不懈的努力,并认为循序渐进地努力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在遇到挑战时,“渐进理论”者更有可能去迎接挑战,将未来的成功与当下努力联系在一起;而“整体理论”者则容易感到焦躁不安,并以简单的“聪明”、“愚笨”或是好、坏来评价自身,倾向于采取“无助反应”。
    ⑥对“整体理论”者而言,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外乎是别人有意无意给他们贴上后产生了自我认同的一种“标签”。初中的时候,我认同了父母老师给我贴的“标签”,采取了“整体理论”的思维模式,在英语方面认为“天生我材”,不需要太努力,在数学上则深信自己“生来不是那块料”,努力了也没用,于是他人贴“标签”时的精神偷懒转化成了自己在学习道路上实际偷懒。
    ⑦等到升上高中,在真正优秀而又刻苦的人面前,所谓的“天赋”根本不堪一击,我便又跟大部分“整体理论”者一样,开始逃避现实。所幸的是,在迷失过后,我尝试了去努力,无意间成了一名“渐进理论”者,最终也靠努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我要讨论的既不是努力跟天赋哪个更重要,也不是努力了是否就能得到想要的结果,而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那些标签。正面的标签固然是一种肯定,但如果我们美滋滋地享受着这些标签给自己带来的飘飘然,并在生活中刻意寻找机会去证明这些标签的正确性,那我们自身就会被标签所绑架,要么拼命维持标签给自己树立的形象,要么某一天被标签外的因素所打败。同样地,一旦我们认同了反面的标签,那我们在某一方面就很难再取得成长,面对人生中的失败时更容易放弃自己,在沮丧中日趋沉沦。
    ⑧生活中不乏这种以“天赋论”去论断他人及自身的人,我们必须小心他们给我们贴上的标签,当然,更要小心自己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选自《广州日报》)

【问题】
    11.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3分)
    ▲
    12.简述第①小节在文中的作用。(3分)
    ▲
    13.结合作者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标签”。(4分)
    ▲
    14.通读选文,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整体理论”者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是别人给他们贴上后产生自我认同的一种“标签”。
    B.采取“渐进理论”的人,认为循序渐进地努力可以让自己做得更好,将未来的成功与当下努力联系在一起。
    C.文章写“我”的经历,并不是为了突出文章的故事性和人物的性格特征,而是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趣味,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说服力。
    D.文章采用对比论证的方法重点阐述了人不能随意给别人或自己“贴标签”这个问题。

【参考答案】
    11.别让标签绑架了自己(不能只说“不能贴标签”)。(共3分。意对即可)
    12.第①小节列举了两个因为别人的评价而对自己产生影响的事,运用一连串问句引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对于“贴标签”影响人成长这个问题的论述。(共3分。表述要具体,只写“引出下文”之类的只得1分。意对即可)
    13.在固化的标签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清醒地知道,自己是一个可以不断成长的个体,即使是天才,也离不开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而勤能补拙的道理,也应该融入到每一个笨蛋的血液中去。真正的赢家,不是一次成绩好就被贴上了标签的天才,而是无论成功失败,都敢于撕下标签,在不断的努力和反思中追求更好的自己的人。(共4分。意对即可)
    14.D.(共2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