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勇士

发布时间:2018年9月29日更新时间:2023年10月26日作者:祝勇文章ID:37323浏览:

【原文】
    最后的勇士
    祝勇
    一
    在大阪,我们找到了清军的墓地,几位在平壤战役①中被俘的官兵,最后遁迹在此。
    这片墓地叫真田山陆军墓地,埋葬着自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历次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士兵和民夫五千多人。这些“天皇的战士”,从日本出发,杀向中国人宁静的家园,他们稚气未脱的青春,消失在炮火烟尘里,回来时变成骨灰,装在整齐有序的盒子里,蜷缩在这片冰冷的石碑下面,再也不能伸直他们的身躯。
    石碑不到一米高,用最普通的石灰岩制成,一律是方尖碑的形式,碑上三面刻字,正面是逝者的职务和姓名,一个侧面刻着他的出生地,另一面刻着他死亡的时间、地点。这些简单的字迹,就这样粗略地勾勒了他的一生。他们的血肉消失了,只剩下这些名字,被深深地镌刻在石头上。然而,在那些名字的背后,却包含着更多的名字——那些被他们杀害的无辜者的名字。当这些日军兵卒的名字被深深地铭刻下时,无辜被害者的名字却永远地消失了,连同他们血肉模糊的身体,一起消失在岁月的深处。在我们的国土上,实在应该为他们建造一座最宏伟的纪念碑。
    二
    那六名清军官兵,就藏身在这片横横纵纵的墓碑中。他们并没有排在一起,而是分散在日军的阵营中。我半蹲着,仔细阅读墓碑上的字迹:
    清国□□刘汉中之墓
    清军马兵五品顶戴
    明治二十七年十一月九日于大阪陆军预备病院死亡行年二十三岁
    清国□□刘起得之墓
    明治二十八年一月三十一日于大阪陆军预备病院死亡
    清国□□吕文凤之墓
    明治二十八年六月十一日于大阪陆军预备病院死亡
    故清国□□西方诊之墓
    清国□□李金福之墓
    明治二十八年七月十六日于大阪陆军预备病院死亡
    故清国□□杨永宽之墓
    大正四年五月帝国在乡军人会西区联合会再建
    关于他们的身世,我们无法知道得更多,只是从史料中得知,除了吕文凤是“朝鲜皇城清国电报局巡查”以外,其他五位基本上是北洋盛军②官兵。他们在平壤战役中浴血奋战,受伤被俘,来到日本的。
    溃败的清军中,并不乏挺身而出的躯体。左宝贵血战平壤七星门的场面,八田己之助在记述平壤战役的著作中,用“武士精神”诠释他的英勇。他还讲述了一个十分诡异的故事——三年以后(公元1897年),在左宝贵战死的九月十五日,连绵的战事早已远去,平壤城里绵绵地下着雨,住在七星门内的一个名叫林善华的老人,在深夜里返回城内的家里,当沿着荒寂的道路穿过七星门时,突然听见军靴踏在泥水上的声音,兵器相撞的声音,还有马的嘶鸣声。突然间,白光一闪,他看见一个将军,跨着一匹白马,手里举着一把剑,屹立在七星门上。林善华吓得往家里跑,进门以后,浑身依旧抖个不停。
    等清醒过来,他终于想起,城楼上那个纵马挥刀的军人,就是入朝清军的一名将领。他把自己的传奇经历讲给人听,但没人相信他的话,连他自己也怀疑起来。一年之后,天又下着雨,他又一次在夜里穿过七星门时,那个骑白马的清国将军又出现了。他终于知道,那个将军虽然战死了,但他的魂还没有散,依旧在昔日的战场上徘徊不去,心有不甘。
    清军中不乏贪生怕死之徒,如陆军的叶志超、海军的方伯谦,但也有视死如归的英雄,如陆军的左宝贵、海军的邓世昌。
    我想,这六名清军官兵,就是他们中的一员,否则,他们就不会作战被俘,客死他乡。
    在那支腐烂的军队中,他们不可能胜利。
    但他们仍在战斗。
    三
    这六名清国军人被俘后,被安置在大阪陆军临时医院治疗,并在交换战俘前,在大阪死去。
    日本喋喋不休地向国际社会吹嘘他们为清军俘虏提供的宽大待遇,按照国际红十字公约,从收容设施、医疗保障、公共卫生、膳食营养、书信往来等方面,保障俘虏的基本权利。
    但在那些友善的面具背后,却隐藏着凶狠和歹毒的表情。丰岛海战中,北洋水师所属“操江”号被日军追击途中搁浅,船上八十三人被日军俘获,几天后由日本“八重山”舰押送至佐世保军港。据同时被俘的丹麦人弥伦斯回忆说:“午后两点钟,上岸之时备受凌辱,……船近码头即放汽钟摇铃,吹号筒,使该处居民尽来观看。其监即在码头相近地方,将所拘之人分作二排并行,游毕方收入监,以示凌辱。”
    可惜,在当时的清国,没有一个人懂得用国际法捍卫被俘人员的权益。
    那些平壤战役中被俘的清军官兵(其中清军五百一十三人,朝鲜兵十四人),终于不甘于这样的凌辱,决定越狱。他们杀死了狱卒,却最终功败垂成。日军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六十名俘虏被日军集体砍头。
    六十颗血淋淋的头颅,在狂风中迅疾地落下,成为对他们生命尊严的最佳注释。
    假如说汹涌而来的日本兵是为他们的天皇、为他们的“高尚”的“理想”而战斗,那么这些清军就是在为他们生存的底线、为起码的尊严而战斗。他们的作战动机,比皇帝诏书里的宣战理由更加充分和真实。
    墓地里的这六名官兵中,家里世代务农的刘汉中二十三岁已为五品顶戴,大致相当于骑兵营长,是这六位中官职最高者。据守墓人提供的资料,刘汉中负伤被俘,送到大阪陆军预备病院后,伤势加重,他在临死前留的最后一句话是:“把我的官职刻在墓碑上。”
    这个朴素的愿望里包含着帝国军人的荣誉感。
    四
    那一天,我在他们的墓前坐了很久,希望那些被太阳晒得黧黑的面孔在那一刻重新浮现,与我促膝而谈。但墓石冰冷,保守着他们的秘密。在他们的墓前,都摆放着野花,那是来自中国的凭吊者留下的。故乡的人们陆陆续续地来到这里,绵绵不绝地向他们表达问候和敬意,让身在异乡的他们,不再感到孤独和冰冷。
    站在清军的墓前,我突然觉得在他们的生命与我们的生命之间存在着一条通道,就像树下的根系,在大地深处隐秘地相连。纵然相隔遥远,我也一定会来,因为我们的一部分生命丢在了这里,找到它,我们的生命才能称得上完整。
    (选自《散文2014精选集》,文字有删改)
    ①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邀请宗主国清朝出兵镇压,清政府派叶志超、聂士成率2500名清军入朝。7月25日,不请自来的日本军舰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丰岛海战),至此日本引爆了甲午中日战争。其后,日本在成欢之战中袭击驻朝清军,叶志超部与聂士成部合军撤至平壤。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平壤之战于1894年9月15日在朝鲜平安道首府平壤进行。中日双方参战兵力都超过万人。经过整日激战,日军攻下北边的战略要地玄武门和牡丹台,清军仓皇撤退,途中屡遭日军伏击,伤亡惨重。战中,杰出将领左宝贵面对友军溃逃、敌军压境的境况,毅然殊死抵抗,直至殉国。该战役与9月17日的黄海海战一起,成为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自此,日军掌握战场主动权,开始在中国境内迅速推进。②由安徽周盛波、周盛传兄弟创立。平壤战役中,盛军步队13营共6000多人参战。

【问题】
    16.阅读全文,根据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在下面表格横线处填写适当答案。(4分)

最后的勇士
事迹
左宝贵
以身殉国,英魂不灭。

    17.从全文看,作者拜访这六位清军官兵的墓地是为了凭吊这些英雄,但文章开头为什么还要花较多笔墨来写日本兵卒的墓?(3分)
    答:
    18.作者认为,刘汉中最后的遗言是“朴素的愿望里包含着帝国军人的荣誉感”,请结合上下文和有关注释,对作者的认识作出你的评价。(5分,不超过140字)
    答:

【参考答案】
    16.答案:①五名清国盛军军人;
    ②平壤战役中被俘的清军官兵。
    ③奋战被俘,客死异乡;
    ④不堪凌辱,越狱被杀。
    评分:共4分。四个空,每空1分。
    17.要点:①这六位清军军人的墓被分散在日本兵卒的墓地,倍显他们的孤独。②凸显被埋葬此处墓地的人彼此身份的冲突:侵略者和保家卫国者。③战争对作战双方的生命都是毁灭,表达作者对同是生命逝去的惋惜;④对隐藏在被镌刻名字背后的中国更多无辜受害者生命逝去的愤恨,表达对侵略者的谴责。
    评分:共3分。答出三个要点即可,每个要点1分。
    18.示例:作者的认识不完整。他认为刘汉中的最后遗言里“包含着帝国军人的荣誉感”,是指刘对自身身份的强烈认同。这是刘利用最后的机会在异国他乡的墓地里留下最后的尊严,对自己血战被俘经历的无怨无悔。除此之外,我认为,刘还留下了生命的根系,供后人记住并追寻这段悲壮而又值得不断反思的历史。
    评分:共5分。其中,有自己评价2分;结合作者的认识,上下文和注释提供的背景谈各1分;语言1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