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②者斩焉,彗帚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芟蘙荟④,除粪壤,疏其间,封其下,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白居易《养竹记》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枯萎、凋谢。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芟蘙荟:剪除茂盛的杂草。
【问题】
5.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2分)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食之不能尽其材⑵此相国之手植者⑶不终日而毕⑷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7.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长无寻焉 ②寻向所志
B.①食不饱,力不足 ②衣食所安
C.①执策而临之 ②临表涕零
D.①竹本固 ②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⑵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无声无色。
⑶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9.甲乙两篇文章表达了相同的人才观:▲▲。(1分)
【参考答案】
5.(2分)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4分,每词1分,意思对即可)
⑴材通“才”,才能
⑵栽种,种植
⑶结束,完成
⑷知道,知晓
7.(3分)C(面对;A.①古代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②不久;B.①吃。②吃的东西;D.①稳固,牢固。②本来)
8.(6分,每句2分,关键词语解释正确,句子通顺即给分)
⑴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⑵第二天,我散步走到亭子的东南角,见这里长着几丛竹子。
⑶贤人本身并不能把自己与一般人区别开来,要靠任用贤人的人来加以区别。
9.(1分,意思对即可)统治者应该识别人才,爱惜人才,重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