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

发布时间:2019年5月31日更新时间:2023年11月5日作者:未知文章ID:39757浏览:

【原文】
    【材料一】
    中国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历代家具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体现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
    中国家具的发展随着社会化的进程经历了多层次的变革。中国各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国家具发展的方向。中国在商代进入青铜文明时期,日常生活当中,祭祀活动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礼器也成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器物,其中有部分器物可视为早期的家具,起到置物、储存等作用。如"禁",是商周时期放酒器的台子,造型浑厚,纹饰多为恐怖的饕餮①纹。古人是席地而坐,因此家具多为低矮型。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榻等。直到汉代,胡床进入中原地带,从西晋时起,跪坐的礼节观念渐渐淡薄。到南北朝时期,高型坐具陆续出现,垂足而坐开始流行。憩居形式到了唐代仍然是两种形式并行,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不少人所使用,但席地而坐仍然是很多人的日常习惯。宋代垂足家具才定型,各种配合高坐的家具也应运而生,垂足家具完全取代席地家具。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家具的制造也越来越精致,如冶金、炼铁技术的改进给木材加工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革,出现了丰富的加工器械和工具,为家具的制造带来了便利条件。到了明清时期,中国家具达到鼎盛时期,对家具的生产、设计要求精益求精,真正将中国家具推向艺术顶峰。
    注:①饕餮:tāotiè传说中的一种凶恶贪食的野兽,古代青铜器常用它的头部做装饰。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称"明式家具"。而明式家具中夹杂着文人化的意趣,文人已参与了家具的设计,这又是前朝后代的家具所无法拥有的。中国古代文人其实是一个知识渊博的阶层(那时的天文地理都没有分开,一个文人往往就是一个通才),他们对生活的理解、精神的追求都很独到(如天圆地方的太师椅造型),对产品的造型、加工更加刻薄,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家具从形态到神韵的发展。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家具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

【问题】
    11.阅读【材料三】,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极其精妙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B.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极其精妙的工艺价值和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C.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极其精妙的工艺价值。
    D.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极其精妙的工艺价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12.阅读文【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说明中国历代家具演变的原因。(3分)
    答:
    1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按照出现年代的先后顺序,给下列图中的家具排序。(只填序号)(4分)


    答:①【    】    ②【    】    ③【    】    ④【    】

【参考答案】
    11.A(3分)
    12.中国各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中国家具发展的方向;(1分)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家具的制造也越来越精湛;(1分)中国古代文人知识渊博,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对精神的追求都很独到,对产品的造型、加工更加刻薄,这些都促进了我国家具从形态到神韵的发展。(1分)
    13.①C    ②D    ③A    ④B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