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捷径

发布时间:2019年9月12日更新时间:2025年4月13日作者:尼三文章ID:40428浏览:

【原文】
    “人格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捷径
    尼三
    ①前几天,看到一则娱乐新闻,倍耐力2016新年年历召开面市发布会,姚晨作为其中唯一的华人面孔出席活动,也是这本全球顶级年历的首位华人封面女郎。
    ②我忽然想起了京剧大师梅兰芳。1930年2月,梅兰芳赴美演出,在美国一炮而红。据说,梅兰芳每次演出结束,谢幕常常要多达十几次,人们都等着和他握手。当时美国媒体评论是:“东方是东方,西方是西方,这对孪生子从未相遇过,但现在他们毕竟相遇了,这一情况体现在梅兰芳的身上。”
    ③当然,不必比较姚晨和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实际上,二者也不可比较。然而,从文化角度解读,这个娱乐事件也可视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路途上又一块“人格化”基石。
    ④在文化传播尤其是对外传播过程中,那些具体的人物、作品或形象等文化符号,它们比抽象的理论、概念或典籍更具渗透力和传播力,往往构成文化接受更有效的“阶梯”,是我们走向世界更好的载体。
    ⑤2015年9月初,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在纽约林肯中心的大卫·寇克剧场分别演出京剧《白蛇传》和《锁麟囊》,演出前三天,两场票全部售罄,活动也被美国当地媒体“刷屏”,演出现场更是异常火爆,让人感到几乎重新回到了长安大戏院。此次演出,对美国普通民众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创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化”对外传播的典范。
    ⑥我以为,文化传播最高明的境界是似盐入水、如光洒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文化”才是“文化传统”,而不仅是“传统文化”意义上的“文化”,或者说,才是“活文化”“真文化”。从这个角度看,所谓中国文化“走出去”,绝不应是博物馆式的陈列,也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而是“文化传统”之间的碰撞与互动,从而让异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在各自的生活中捕获一个活泼、直观、生动的“文化中国”。
    ⑦这就需要一大批反映当下中国形象的文化符号,而在我们这个视听文化盛行的时代,文娱体育明星天然地在文化符号序列中占据重要位置。说起英国我们就想到贝克汉姆,说到美国就想到史泰龙、施瓦辛格,说到韩国就想到都教授……他们以及华人世界里早年的李小龙、巩俐到现在的姚晨,就是这样一组文化符号。
    ⑧此外,还有许多更有意义的当代中国文化符号值得挖掘和推广。比如,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家莫言、药学家屠呦呦;再比如,多次复排的歌剧《白毛女》、广受好评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等等。只有把各方面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当代文化符号充分挖掘出来,提炼其精神内涵,中国文化的传播才会更加便捷,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形象才会更加立体、更加丰满、更加富有时代精神。
    (选自《科技日报》,有改动)

【问题】
    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9.文章开头写姚晨和梅兰芳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分)
    20.文中的“人格化”具体指什么?(2分)
    21.概述第⑤段内容,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参考答案】
    18.“人格化”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捷径(或:具体的文化符号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更好的载体)。(意思对即可)
    19.引出论题,作为证明论点的例证(或:证明论点),增强说服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意思对即可)
    20.指在文化传播尤其是对外传播过程中,那些具体的人物、作品或形象等文化符号。
    21.内容概述:张火丁在纽约的京剧演出产生巨大影响(或:张火丁在美国表演京剧创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人格化”对外传播的典范)。论证方法及作用: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人格化”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捷径这一观点;或:具体的文化符号是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更好的载体这一观点),使论证具体有力。(意思对即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原文】 愁 杜甫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泠非世情。 盘涡鹭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

  •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原文】 赠黄山胡公求白鹇 李白 请以双白璧,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 滕王阁诗

    【原文】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

  • 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

    【原文】 高阳台 送陈君衡被召① 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宝带金章...

  • 送耿晦之守湖州

    【原文】 送耿晦之守湖州 徐祯卿(明) 远下吴江向雪川,高秋风物倍澄鲜。 鵁鶄①菰叶...

  • 鹧鸪天

    【原文】 鹧鸪天 朱敦儒[注] 画舫东时洛水清。别离心绪若为情?西风挹泪分携后,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