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发布时间:2020年3月10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42406浏览:

【原文】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孟子>二章》)
    【乙】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
    【注释】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发:打开。⑤橐:布袋的一种。

【问题】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是
    B.得志,与民由之    由:遵循
    C.御史诣学宫    诣:到
    D.属吏咸伏谒    咸:都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倒悬【之】/父命【之】
    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
    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
    10.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有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运用对比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11.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答:
    (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答:
    12.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3分)
    答:

【参考答案】
    8.A
    9.A
    10.B
    11.(1)得志的时候和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肚子走自己的道路。(关键词:“由”“之”“道”)
    (2)昨天(我)听说海瑞县令给母亲做寿,(只)买了两斤肉。(关键词:“市”“为”“寿”)
    12.围绕“廉洁奉公”“秉公执法”“勤政爱民”谈即可。(每点1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