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芦苇

发布时间:2020年5月17日更新时间:2023年9月22日作者:吴培金文章ID:43381浏览:

【原文】
    家乡的芦苇
    吴培金
    ①每当清晨在古黄河边跑步的时候,总能看见数只水鸟在河面上游荡。它们真的是无家可归,因为河边几乎没有芦苇,我不知道它们是怎么过夜的。于是,我想起来家乡广阔的芦苇荡,那里可是水鸟的天堂啊。
    ②我的家乡在大运河畔,那里的滩涂广阔,芦苇也就一茬一茬地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苇根;芦花谢了,芦苇枯了,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③春天,芦苇从地底下钻出的嫩芽,饱受几场春雨之后,迅速地拔节,舒展叶子,那大片大片的滩涂地变成了绿色的海洋。这时候,鸟儿也忙着在芦苇丛里做巢,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孩子们行走在嫩绿的芦苇丛里,摘来许多芦叶裹“喇叭”。先是用一片小的芦叶卷成发声的“哨子”,然后一片接一片地裹成“喇叭”状,看谁裹的“喇叭”长,吹得响。你听,有的粗浊,有的清脆,有的细长,有的宏亮。【一时间,芦苇“喇叭”声是“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和着悦耳的鸟鸣声,好一场乡野音乐会啊。】
    ④夏天,芦苇长得最快,有的芦苇长到两三米高,芦苇叶子有一尺来长,似一柄长剑。风吹芦苇,发出沙沙的响声。这个季节,是家乡的农民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他们看到地里的麦子被南风吹得金黄,他们闻到了麦子成熟的气息,立即拿起早已磨快的镰刀,走进麦地,开镰收割,那真是“黄金铺地,老少弯腰”,抢收麦子的景象非常壮观。三五天之后,大片田里几乎全露出了白花花的麦茬,与芦苇荡的一片葱绿形成鲜明对比。此刻,麦场上,机声隆隆,人声鼎沸,农民们翻场、扬场,各管一行,忙着累着快乐着。很快家乡人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就忙着犁田插秧。于是,一片片水田里,倒映出村姑农妇们弯腰插秧的身影。水田里女人的嬉闹声,夹杂着汉子粗壮的叫喊声,惊得水鸟扑棱棱地从芦苇丛中飞出,又引起了芦苇丛里的一串串响亮的鸟叫声。
    ⑤芦苇成熟的时候,芦花开始在秋风中怒放,那真是芦花似海。这时的芦苇显得苍老了,叶子不再
    翠绿,杆子粗壮结实。它们是在等待人们收割吗?收割芦苇是很辛苦的事情,因为,割起两三米高的芦苇不仅耗费体力,有时还要趟到没膝深的冷水里去割。家乡人不怕受累,挥动镰刀砍倒大片大片的芦苇;家乡人不怕吃苦,趟进冷水中收割芦苇,芦苇根扎破双手、脚板也不吭一声。孩子们也快乐地加入到收割芦苇的队伍中,他们找鸟窝,拾鸟蛋,抓水鸟,像野鸡、黄莺、芦喳子,放在芦苇编成的鸟笼里,唧唧喳喳地乱蹦乱叫。孩子们把这些鸟儿当作宝贝一样宠着,养着。晚上,生产队里留割芦苇的人会餐,各家的小孩子也可以跟着大人沾沾光,比如吃上一碗香喷喷的大米饭和猪肉炖粉丝。
    ⑥割倒的芦苇被捆成捆子,码成垛子,一垛一垛的芦苇,将为社会作出巨大的贡献。大量的芦苇被送到造纸厂作造纸的原料,家乡人还用芦苇做房顶上的屋笆,就是用芦苇扎成的芦笆子,上面盖上麦草或红瓦。手艺人还用芦苇编席子等生活用品。他们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用碾子压平,然后那双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用芦苇篾条编织成光洁溜滑的芦苇席。那时家家户户睡觉都用芦苇席子的,它是生活的必需品。前些年,家乡招商引资办起了芦苇编织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心灵手巧的家乡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美的工艺品,据说销路很好,效益不错。
    ⑦冬天里,家乡的河边滩涂是一片肃杀景象。地上,那层层的枯黄的芦苇叶子,经受了风吹霜打、雨雪冰冻,它们化作了泥土,为地下的芦苇根提供养料,来年春天又一茬新生的芦苇将破土而出。
    ⑧啊,这生生不息、质朴顽强的芦苇,多像家乡的勤劳善良、坚忍乐观的农民。
    ⑨近年来,家乡人开垦滩涂种粮食,把水塘河湾改造成鱼塘子养鱼,大片的芦苇地消失了,那芦花似海的景象不多见了。但家乡的芦苇还是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遥远的记忆。我多想回家,看一看大运河畔秀美宁静的水乡风光,闻一闻家乡芦苇的清香气息,听一听芦苇丛里的啾啾鸟鸣,欣赏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的壮景。

【问题】
    9.快速阅览文章,根据内容填空。(4分)
    (1)春天,芦苇迅速拔节,【    】。
    (2)夏天,【    】,人们在芦苇的陪伴下幸福劳作。
    (3)秋天,【    】,芦苇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4)冬天,芦叶渐渐枯黄,【    】。
    10.文中画线句引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有什么好处?(3分)
    11.最后一句中的“壮景”,能否改为“美景”?请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3分)
    12.阅读全文,说说以“家乡的芦苇”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参考答案】
    9.(1)孩子们摘来芦苇叶子裹“喇叭”
    (2)芦苇快速生长
    (3)芦苇逐渐成熟
    (4)芦苇化为泥土为芦苇根提供养料
    10.引用古诗词,让文章更有文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芦苇“喇叭”声音嘈杂(或:动听)的特点;与前文的“粗浊”“清脆”“细长”“宏亮”相照应;表达了孩子们(或:作者)对芦苇的喜爱之情。(每点1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11.不能。“美”太普通,“壮”更能表现出作者故乡芦苇的面积大,生命力旺盛,(1分)为故乡的人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或: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1分)更能表达作者对芦苇、对故乡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或:对芦苇消失的怀念与遗憾之情)。(1分)
    12.本题分层赋分。第一层级:理解肤浅,只关注文章的表层内容,给1—2分。
    示例一:全文描写了家乡的芦苇发芽、生长、成熟、丰收的过程。
    示例二:文章通过描写家乡的芦苇一年四季的成长过程,表现芦苇茂密顽强、生生不息的特点。
    第二层级:有一定的理解,能分析芦苇和家乡人民两者之间的联系,给3—4分。
    示例一:全文通过描写家乡的芦苇一年四季的成长过程,表现芦苇茂密顽强、生生不息的特点;又深情赞美了故乡的父老乡亲,他们勤劳善良、坚忍乐观、心灵手巧、默默奉献。
    示例二:文章描写了家乡的芦苇发芽、生长、成熟、丰收的过程,表现了芦苇茂密顽强、生生不息的特点。朴实无华的芦苇代表着故乡的人们,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对勤劳善良、坚忍乐观的家乡人的深情赞颂。
    第三层级:理解深刻,基于文章的表现手法,深入分析芦苇和家乡人民两者之间的联系,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给5—6分。
    示例:文章描写了家乡的芦苇一年四季的成长过程,展现出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赞美了芦苇茂密顽强、生生不息的特点。(1分)芦苇的奉献象征着家乡对自己的养育之情,作者借物喻人(或:借物抒怀),(1分)传达对家乡的无比热爱,(1分)对勤劳善良、坚忍乐观的家乡人的深情赞颂。(1分)受现代文明的冲击,朴素美好的乡村生活渐渐远去,温润的文字中包含着凝重的感情,甜美的回忆中夹杂着深深的怀恋和遗憾,(1分)作者就像那无家可归的水鸟,找不到自己的天堂。(1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水村闲望

    【原文】 水村闲望 俞紫芝①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②闲居眠藕叶,鹭...

  • 客游

    【原文】 客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

  • 夏日

    【原文】 夏日 【宋】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午,蛛网添...

  •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原文】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①相访 刘长卿②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

  • 送项判官

    【原文】 送项判官 王安石 断芦洲渚落枫桥,渡口沙长过午潮。 山鸟自呼泥滑滑①,行...

  • 送蹇秀才赴临洮

    【原文】 送蹇秀才赴临洮① 高适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② 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