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祖师爷”,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中国古代社会有

发布时间:2020年7月29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未知文章ID:44309浏览:

【原文】
    作为教师“祖师爷”,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中国古代社会有着尊师的传统,但这一传统并不始于孔子。孔子以身作则,以己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好学的精神、博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不仅赢得了学生的敬佩和爱戴,而且赢得了全社会和后世的尊重和礼敬。
    战国末期的荀子,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在他看来,天地是生存的根本,祖先是种族的根本,君师是政治的根本。这三者缺少其中之一,就不会有社会的秩序、人民的安宁,更谈不上生活的幸福。高度尊崇礼法的荀子认为,如果没有教师,世人就不懂得礼法,只能是偏离正道,遭致灾难和祸害;相反,人有了教师、懂了礼法,就会通达事理,明辨是非。所以在荀子看来,是否尊重教师,是一个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于是他指出:“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
    先秦诸子在很多重大的问题上观点冲突,相互争鸣,但在尊师这个问题上,却难得地一致。道家的《道德经》强调:“不尊重教师,不是聪明的人。”墨家的《墨子》也说:“夫为弟子,必修其言,法其行。”法家的《管子》收录的《弟子职》一篇说:“先生施教,弟子遵照学习;谦恭虚心,所学自能彻底;见善就跟着去做,见义就身体力行;性情温柔孝悌,不要骄横而自恃勇力;心志不可虚邪,行为必须正直;出外居家都要遵守常规,一定要接近有德之士;容色保持端正,内心必合于规范;早起迟眠;衣带必须整齐。”它详细地规定了学生对教师恭敬的态度和服侍的礼仪。杂家的《吕氏春秋》不仅说明了尊师的必要,而且指出了尊师的具体方法,提出“经常探望老师”的主张。此外,学生能够勤奋学习,虚心求教,也是对教师最大的尊敬。
    尊师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方面,尊师是重学、重道的表现,只有在重教的社会风气中,在重道的文化氛围里,“教”的实施者和“道”的守护者的价值才能凸显,才能赢得世人的理解和敬重。另一方面,尊师也使得我们的民族更加笃信教育能够改变命运,读书能够优化素质、提升境界,进一步促进了全社会的向学之风;尊师也强化了整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并满怀温情和敬意,自觉地守护和弘扬。
    当然,我们也不必忌讳,尊师的片面化和极端化,也对我们民族及其文化具有负面影响。比如,恪守师法,不许学生自出机杼,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后人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对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起了一定的阻滞作用。

【问题】
    1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摘自徐梓《中国文化的尊师传统》,有删改)
    A.孔子虽然不是中国尊师传统的创始者,却为后世树立了为人师表的榜样。
    B.荀子提出了“天地君亲师”的序列,他认为天地、亲、君师三者缺一不可。
    C.是否尊重教师是国家兴盛衰败的晴雨表,因此,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一定会人人尊重教师,反之亦然。
    D.文章充分肯定尊师传统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明了将尊师片面化、极端化的负面影响。
    16.为何说“尊师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用自己的话概述。(4分)
    17.文章认为学生怎样做才是尊师?请结合文本概括。(5分)

【参考答案】
    15.(3分)C
    16.(4分)①尊师是重学、重道的表现。
    ②尊师使我们的民族更加笃信教育,从而促进全社会的向学之风。
    ③强化整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认同。(答出两点即可)
    17.(5分)①要亲师信道。②要遵守学生规范。③感恩老师,对老师有礼貌。④经常探望老师。⑤勤奋学习,虚心求教。(至少答出三点)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