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

发布时间:2020年7月31日更新时间:2023年1月1日作者:萨基文章ID:44338浏览:

【原文】
    黄昏
    [英]萨基
    诺曼·戈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椅上,背后的草坪灌木丛生。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约莫六点半的样子,暮色笼罩大地,只有微弱的月光和点点街灯冲淡着昏暗的夜幕。
    眼前的景象正是戈茨比内心的写照,这令他很是满意。在他看来,黄昏是属于失意者的时刻。他们趁着黄昏纷纷出来活动,在昏暗的光线下,那些寒酸的衣衫、耷拉的肩膀和忧郁的眼神才不至于引人注目,起码不会被人认出来。
    戈茨比坐在长椅上,任由思绪蔓延开去。他把自己归入失意者的队伍,倒不是为钱所困,只是他多么渴望能够从容地踏上那条灯火通明的大街,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占得一席之地,享受荣华富贵,或者为之而奋斗。眼下栽的跟头小得不值一提,但还是弄得他心灰意冷。出于一种愤世嫉俗的心理,他幸灾乐祸地打量眼前飘过的行人,看他们穿梭在两盏路灯中间最阴暗的区域,猜测他们遭遇了何种不幸。
    跟他同坐一张长椅的是位上了年纪的先生,看得出来,他还在和命运做无谓的抗争,但是气概已趋衰退。老先生穿得还可以,但你绝不会指望他买半克朗一盒的巧克力,或是花九便士在纽扣孔上别一枝康乃馨。坐了一会儿,他起身要走,戈茨比仿佛看见他回到家备受冷落,毫无地位可言,或是回到一间破败的小屋,付上一个礼拜的账单,已经是他力所能及的最大限度了。老先生远去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中,原先的位子很快被一个年轻人占据了,他的衣着十分考究,但脸上的神情丝毫不比先前那位老人轻松多少。他一屁股坐在长椅上,气得骂骂咧咧,似乎要强调这一天过得有多不顺。
    “你看起来心情不大好啊。”戈茨比意识到应该对邻座的举动做出一点回应。
    年轻人转过身,投来一个坦言相待的眼神,看得戈茨比立刻起了戒心。
    “你要是碰到这种麻烦,肯定也开心不起来,”他说,“我干了这辈子最蠢的一件事。”
    “哦?”戈茨比冷冷地应声。
    “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住伯克希尔广场的巴塔哥尼亚酒店,结果到了才发现那儿几周前就拆了,原址上盖了座电影院。出租车司机介绍了另一家酒店。到了酒店,我赶紧给家里人写信,把新地址告诉他们,然后就出门买香皂了——我忘记带了,酒店的香皂又特别糟。我四处溜达了一圈,上酒吧喝了点小酒,然后去商店买香皂。等我打算掉头回去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酒店叫什么,在哪条街上。我在伦敦没亲没故,真是倒霉透了!我身上也没钱了,出来的时候带了一先令,买香皂喝酒花得差不多了,这会儿只能揣着两便士瞎晃悠,今晚不知该上哪儿去落脚呢。”
    说罢,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你大概以为我在胡说八道吧。”年轻人随即又说道,听起来颇有些愤愤不平。
    “也不是没可能,”戈茨比不失公允地说,“我也干过这样的事,那是一个国外的首都,当时我们是两个人,听起来更荒唐了吧。好在我们记得酒店在一条运河边,最后沿着河才找到回酒店的路。”
    年轻人听他忆起往事,不禁眼前一亮。“要是在国外,还不至于这么发愁,”他说,“再不济也可以去找本国的领事,从他那儿寻来一些基本的帮助。可是在自己国家遇上这样的事,就真没辙了。我大概得到河堤上凑合一宿了,除非碰上个够朋友的人,愿意听我诉苦,再借上点儿钱。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至少您不觉得这个故事离谱得没边。”
    最后一句话饱含热情,似乎在暗示戈茨比基本上具备了够朋友的必要条件。
    “可不是么,”戈茨比慢悠悠地说,“不过你的故事有个漏洞,你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年轻人急忙往前坐了坐,在大衣口袋里搜索一阵便跳了起来。
    “我准是弄丢了。”他气急败坏地咕哝道,
    “一下午丢了酒店又丢香皂,这样的马虎还真是处心积虑啊。”没等戈茨比说完,年轻人就沿着小径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神情有些高傲,却不免透着几分倦意。
    “太遗憾了,”戈茨比陷入了沉思,“出来买香皂是这个故事里唯一可信的环节,可他偏偏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如果他够聪明,事先准备一块包好的香皂,像从药店刚买来那样细致地封起来,那他准会成为这一行的天才。干这行的,要想出类拔萃,深刻的预见性是必不可少的。”
    想到这里,戈茨比站起身准备离开,突然惊讶地叫出声来。长椅下的地上竟躺着一个椭圆形的小纸包,像药店那样细致地封了起来。这分明就是一块香皂,准是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大衣口袋里掉出来的。戈茨比立马沿着暮色笼罩的小径追了出去,急切地搜寻穿浅色大衣的年轻身影,找了半天正要放弃,却见那人站在马车道边左右徘徊。听到戈茨比招呼自己,年轻人带着不甚友好的防备猛地转过身。
    “证明你故事真实性的重要目击者出现了,”戈茨比取出那块香皂,“一定是你坐下来的时候从大衣口袋里滑出来的。你走后我在地上找到的。请原谅我的多疑,但刚才的情况确实对你不利。好了,既然这块香皂的证词成功说服了我,我想我也该服从它的判决。不知道借您一枚一英镑的金币够不够——”
    年轻人急忙接过金币塞进兜里,从而排除了这个疑虑。
    “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地址,”戈茨比接着说,“这周我都在,哪天来还都行,香皂给你。”
    “还好你找着了。”年轻人有些哽咽,蹦出一两句感激不尽的话,然后朝着骑士桥的方向匆匆离去了。
    “可怜的孩子,差点哭出来了,”戈茨比自言自语道,“但也不足为奇,毕竟从这样的窘境里突然解脱,一时反应不过来是正常的。算是给我一个教训吧,不能再自作聪明,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人随便下判断。”
    戈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经过先前的长椅时,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他看见一位上了年纪的先生正往长椅下面和周遭又是掏又是瞧。戈茨比认出这是先前那位跟他一起坐的老先生。
    “先生,您丢了什么东西吗?”戈茨比问。
    “是啊,丢了一块香皂。”
    (杨姗姗译。选自《伟大的短篇小说们》,天津人民出版社2017年12月第1版,有删减。)

【问题】
    17.结合全文,解释加点短语“戏剧性的一幕”。(4分)
    ▲
    18.年轻人的口袋里原本有没有香皂?请判断,并在文中找出两点理由证明。(3分)
    ▲
    19.老先生和年轻人,哪一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更重要?(6分)
    ▲

【参考答案】
    17.(4分)戈茨比在听年轻的故事时,一直抱有戒心,尤其是发现了年轻人谎言中的漏洞,便是香皂,他为此感到自己很精明。但他在长椅边上发现了一个香皂后陷入了自责,他主动找到年轻人给了他一英镑的金币,并自我反省不能自作聪明。最后老人的出现让他知道年轻人其实还是骗子。
    18.(3分)原本就没有。他只是想编个故事行骗,从他编故事时一直在暗示戈茨比给予他帮助可以看出,也可以从他被识破之后“头昂得高高的,神情有些高傲,却不免透着几分倦意”的神态可以看出行骗失败之后比较沮丧。从后文他听到招呼“带着不甚友好的防备”,以及拿到钱之后“匆匆”离去。
    19.(6分)答案示例一:
    和老人相比,年轻人更重要。
    从情节角度看:①年轻人编造故事欺骗戈孜比,最终成功,是全文最主要的情节。②年轻人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人物,他的行骗以及骗局被识破,都使得小说波澜起伏。③老人在情节发展中,并没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小说主旨看:①小说批判了社会的昏暗沦落,没有希望。②年轻人年纪轻轻便堕落沉沦,满口谎言且面不改色,这种堕落者的形象比老人这种颓废者形象更能突出小说主题。
    答案示例二:
    老人更重要。
    从小说的情节看:①虽然老人只在开头和结尾出场,而且出场时间不长,但是香皂是小说最关键的物件,老人出场丢香皂,结尾找到香皂,都是小说最关键的情节。②老人找香皂的情节这个结尾出人意料,也让读者豁然开朗,引发读者的思考。(让读者会心一笑,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戈孜比会是怎样的反应?老人会不会也是骗子?老人跟年轻人是不是一伙的?)
    从小说的主题看:①老人气概已衰,可以点明小说批判社会昏暗沦落的主题。②小说题目是《黄昏》,主题就是要表现社会毫无生机与希望,行将就木的状态,老人的形象就是“黄昏”的象征。
    无论选择哪一个回答,情节角度任意两点3分,主题角度任意两点得3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推荐文章
  • 山中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

    【原文】 山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

  • 最好的结果

    【原文】 最好的结果 莫小米 那一天,父亲走失了。 父亲是去邻村喝喜酒的,本来是跟村...

  • 品味遗憾

    【原文】 品味遗憾 ①遗憾,字典上的解释是 不称心 、 大可惋惜 (的心理),既然如...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 铁如意

    【原文】 铁如意① 谢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 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

  •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原文】 水调歌头 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